DC娱乐网

太会玩!中国超级工程跨界文旅圈,游客:这波“硬核浪漫”爱了 当深中通道的西人

太会玩!中国超级工程跨界文旅圈,游客:这波“硬核浪漫”爱了 当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成了网红打卡地,花江峡谷大桥因高空项目刷爆社交平台,“中国天眼”半年狂揽38万游客——这些曾以“钢筋铁骨”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如今集体解锁“工程+文旅”新身份,用科技感、体验感拉满的玩法,让消费市场掀起“基建文旅热”。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变“科普网红”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手握十项“世界之最”,是公认的“跨海工程天花板”。而桥隧转换枢纽西人工岛,把“科技文旅”玩出了新花样。 13.7万平方米的岛上,海底沉管隧道的足尺钢壳试验段直接“露天展出”,游客能亲手触摸这些曾“潜伏”伶仃洋底的“钢铁巨兽”,直观感受“海底长城”的建造密码;22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里,VR技术带你“沉浸式穿越”海底隧道,AR还原大桥吊装全过程,全息投影把枯燥的工程原理变成“科幻小剧场”,连小朋友都看得目不转睛。 眼下,环岛步行道能拍“海天一色+双塔大桥”的绝美大片,三楼观景台可远眺大洋壮阔;未来还将上线海中看大桥、低空观光飞行项目,让这座人工岛从交通枢纽,彻底变身“白天科普、傍晚看海、夜晚研学”的复合型文旅IP。 花江峡谷大桥:“世界第一高桥”的“3.0玩法” 9月底刚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一出道就靠“世界第一高桥”“世界第一大跨径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双重光环吸睛。但它的“破圈”,更在于把“基建美学”和“在地风情”焊死绑定。 坐垂直观光梯登上景观廊道,脚下是625米深的“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头顶是横跨天际的钢铁巨龙,随手一拍都是“云端大片”;高空秋千、玻璃栈道等极限项目,让游客在尖叫中解锁“天堑变通途”的震撼。而大桥脚下,烟火气更浓:小花江布依族古村寨里,农家乐升级成“抬头见大桥”的特色民宿,蜡染、银饰等手工艺品摆满村民自发形成的小集市,游客能一边赏桥景,一边尝酸汤鱼、体验扎染,感受“高桥+古寨”的反差浪漫。 在贵州,这样的“桥旅”奇迹还有很多。这些超级桥梁不仅打通了山区交通,更把峡谷、村寨、民俗串成“旅游套餐”,让“地无三尺平”的贵州,蜕变成“走一座桥、恋一片景”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中国天眼:大山里的“宇宙研学潮” 藏在贵州平塘县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像一只“巨眼”凝视苍穹。如今,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研重器,而是大众能触摸的“天文乐园”。 依托天眼建的天文小镇,近两年火得发烫。孩子们来这儿,能亲手搭建天眼模型,听科学家讲“捕捉宇宙信号”的故事;游客可在观景台远眺“巨眼”与星空同框的壮观,夜晚还能参与星空观测活动,用专业设备看银河闪烁。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天眼景区接待游客约38万人次,总收入超2496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研学顶流”。 这些超级工程的“跨界”,藏着中国发展的巧思:当钢铁水泥的“硬实力”,遇上文旅创意的“软实力”,不仅让更多人读懂中国基建的厉害,更让“看工程、学知识、品风情”成为消费新潮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中国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