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49年,解放军顺利攻占上海,正当上海滩的富商名流和老百姓们提心吊胆,生怕我军

1949年,解放军顺利攻占上海,正当上海滩的富商名流和老百姓们提心吊胆,生怕我军会和日本鬼子一样,在城中烧杀抢掠的时候,眼前的场景让所有人震惊。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战军从长江南岸发起进攻,直奔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民党守军有15万人马,依托工事死守,可解放军打得讲究,围点打援,逐步蚕食外围阵地,到27日凌晨,全市宣告解放,整场仗只用了16天,歼灭国民党军15万。这仗打得可不简单,上海是经济命脉,工厂仓库林立,人口上千万,稍有不慎就得砸了饭碗。 陈毅和邓公早早定下调子,叫“瓷器店里打老鼠”,意思是得灭敌保民,市区内禁用重炮,只许用轻武器和步兵冲锋,外围阵地才开火轰。结果呢,市区建筑基本没伤,路桥电车照旧跑,这份细心劲儿,从一开始就让外头看热闹的国民党残余傻眼。 进城后,解放军更没闲着。部队一入市区,就执行严格的入城准则,官兵不许进民房商铺,不许扰民,更不许乱买东西。粮食水源全从城外军营运进来,解手都得排队去江边指定地方,按连队分批次,避免城里卫生出乱子。十万大军就这样在南京路、淮海路这些主干道上露宿,雨下起来也不挪窝,军装湿了就抖抖继续躺。国民党撤退时砸仓库烧文件,留下一堆烂摊子,可解放军官兵上手就清灰烬,护通道,确保市场不乱。 这么干的深层道理,其实是适应城市规矩。农村根据地时,军民鱼水一家,帮老百姓干活是常态,可大城市不一样,人口密集,经济复杂,一步走错就得栽跟头。毛主席进北平时就说过,进城是赶考,得防着李自成那帮子农民军进京后酒色财气败家的老路。上海作为旧中国买办资本窝子,得稳住民族实业家,才能保住生产链条,不然经济一垮,新中国起步就难。 这军纪一摆出来,效果立竿见影。上海滩那些达官贵人,本来多数卷铺盖跑香港台湾了,剩下一小撮像荣毅仁这样的民族资本家,还在观望。荣毅仁家世显赫,申新纺织系统是全国头号棉纺集团,工厂散布上海无锡南京等地,年产棉纱上十万吨。他早年毕业圣约翰大学,抗战时帮父亲迁厂内地,还暗中支援抗日,战后接管家业,顶着国民党通胀和敲诈,硬是把企业撑住。解放前夕,他老婆派人去香港踩点房产,准备全家撤,可荣毅仁瞅着自家产业舍不得扔。国民党法院上门讹金条美元,他咬牙给了,可心知这帮子人靠不住。解放军一进城,那露宿街头的模样,让他直接拍板不走了。国民党回不来了,他对身边人说,得留下来瞧瞧新局面。这决定可不小,申新系统就这么留在了上海,后来公私合营,他带头上缴股份,当上副市长啥的,纺织业稳住了,新中国工业起步多亏这股子底子。 不止荣毅仁,工商界刘靖基也看在眼里。国民党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部队进城哪回不鱼肉百姓,敲诈勒索是家常便饭。可解放军呢,从不扰民,还谢绝老百姓好心送吃的。外媒记者转悠街头,拍下战士睡马路的照片,登上纽约时报伦敦报纸,标题直夸这支队伍不光能打仗,还文明自律。国民党在香港散布谣言,说共产党管不住城市,市民会轰他们出去,结果呢,全落空了。上海市场几天就稳,电车叮当跑,工厂机器转,居民出门买菜不慌。 上海解放前,国民党腐败透顶,官员贪污,军队拉练时抢粮抢布,市民恨得牙痒。解放军反其道行之,保护外资侨民,工厂仓库一律不动,外商报纸《字林西报》还发文称赞。结果,上海经济没断档,纺织、化工、金融这些支柱产业接上茬口,新中国一成立,就有底气搞一五计划。荣毅仁后来办中信公司,推动对外贸易,那都是从上海这步棋走出来的。 当然,这套规矩执行起来也不容易。战士们从农村杀出来,习惯了根据地军民一家,突然进城得憋着劲儿。有人私下嘀咕,为啥不进屋歇脚,可上级铁板钉钉,违者重罚。伤亡也大,重武器不用,近战肉搏多,部队付出了代价。可这代价值,保住了上海这块宝地。历史上看,类似事儿不少,古时候农民起义军进城多半乱套,现代军队也得练这手自律。上海解放后,部队很快转入生产建设,干部下厂帮工人调试机器,很快就上手城市节奏。这不光是军事胜利,更是社会转型的开端,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真正站直了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