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怪物之乡》
🍁作者:邱常婷(中国台湾)
🍁版本:简体
🍁出品方:后浪文化
🍁个人推荐度:4.5(满分5)
📙读后
不得不说,台湾人在书写民俗神鬼相关题材作品时,当真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毕竟这一切一切都未曾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疏离。
光看书名和宣传词,应该容易被认为是一部怪谈小说,不过很遗憾,这其实是一部标准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带着灵异或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集,并不恐怖,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娱乐性。
尽管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相信,她在这部短篇集中描绘的正是她曾经历过的童年,是位于台东海滨一隅的太古里的真实社会面貌。
无尽的山林,浓密的雾气,寂寞的乡下,孤独懵懂的童年,番人的古老传说,亦即盗伐古木的“山老鼠”、山鬼、游神、死去的孩子、冷漠的亲情……书中充斥着大量循环往复的意象,叙事的语气沉缓,低徊萦回中,以童真的笔调抒写了残酷且梦幻的山乡生存史。
不知为何,想到了甘耀明。
“怪物”或许是真实的存在,又或许只是幻觉,来自一场场群体癔症造出的想象。我更支持后者,贪婪、物欲、自私、险恶、破坏——在万花镜般颠倒错乱的世间,怪物亦即人类本身。
好像绕来绕去说了很多词不达意的话,还是就此打住吧。
十个短篇中,《寻金记》《货车男孩》《八月的鬼》《山鬼》等四篇我最喜欢,成长、生存、生死、神鬼、亲情,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巴布的怪物》《怪物之乡》属于连作,但是几处隐喻似懂非懂,或许要第二遍、第三遍看时才能彻底理解。《流光似水》中出现了与《巴布》中相同的溺水元素,或许作者曾有同伴遭遇如此不幸?
第三集的《伊莎贝拉》《海滩涂鸦》《独角兽、野狼、猎鹿人》三篇说实话没太看懂,意识流创作谈式的写作,过于先锋,感觉像是实验,不过收在这个集子里倒也恰如其分,风格统一。
最后,用一句文中很喜欢的话结尾吧。
“要如何才能不这样缓缓地流血,缓缓地长大?”
这或许是作者真正想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