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

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   2024年首尔明洞超市,金善姬指尖划过 “本地泡菜” 标签。   扫码枪 “嘀” 声响起,屏幕跳出 “产地:中国青岛”。   她愣住了 —— 这是今天遇到的第三款 “伪本地货”。   货架另一端,电视正播智库提议:“拒买中国白菜反制”。   没人知道,这提议背后藏着产业链的真相。   2024 年青岛松源食品车间,机器人正装箱泡菜。   董事长吴勇军盯着监控,想起 1992 年韩国见闻。   “家乡 5 分一斤的白菜,在韩卖 5 元”,那时他就懂了商机。   如今他的工厂有 16000 平米,200 万锁鲜机运转不停。   3 个车间专供日韩,泡菜要先过员工食堂试吃关。   “韩国订单占 70%”,他翻开账本,字迹里满是底气。   平度仁兆镇的白菜,正通过冷链奔向韩国港口。   仁兆镇的大沽河滋养着 10.5 万亩菜地。   菜农老李蹲在田埂,手里捏着韩国泡菜厂的订单。   “选种要‘青帮’,收割得在霜降后”,他熟稔地念要求。   这里承包中国对韩 80% 泡菜出口,年产值 1.5 亿元。   而韩国济州岛的白菜地,正遭遇软腐病侵袭。   农户朴成勋看着烂根的白菜,眉头拧成疙瘩。   “本地菜价是中国的 6 倍,台风一来就绝收”,他叹气。   去年韩国白菜减产,青岛泡菜出口量反增 12.8%。   2010 年那场 “泡菜危机” 还刻在韩国人记忆里。   超市白菜涨到每棵 1.2 万韩元,比猪肉还贵。   政府紧急从中国进口 16 吨白菜,才平抑了物价。   那时就该懂:99% 的进口泡菜依赖中国原料。   有人说换东南亚白菜,可试过的厂家都摇了头。   “水分太大,腌完就烂”,首尔泡菜厂老板金敏哲直言。   日本白菜不出口,欧洲品种口感偏硬。   “做不出正宗味道,消费者会把工厂砸了”,他攥紧订单。   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里,教授正筛选白菜品种。   “和松源食品合作,定向培育耐腌品种”,试管里绿意盎然。   青岛 20 多家泡菜厂,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是人工 10 倍。   从菜地到泡菜坛,整个产业链已磨合三十年。   韩国智库的提议,在农户眼里像个笑话。   老李刚收完第三茬白菜,手机收到汇款提醒。   “韩国工厂预付了明年定金”,他给孙子买了新书包。   而首尔超市里,金善姬最终选了明码标价的中国泡菜。   10 月的青岛港,冷链集装箱正排队装船。   箱内的泡菜贴着韩文标签,原料栏写着 “仁兆白菜”。   吴勇军站在码头,望着货轮驶向韩国。   “他们拒买?先问问自家餐桌答不答应”,风掀起他的衣角。   韩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藏不住了。   泡菜产业占全国食品工业 12%,百万人生计相关。   若断了中国白菜,上游工厂停工,下游超市缺货。   最后埋单的,还是抢不到泡菜的普通民众。   对比中国反制美国大豆,差距显而易见。   中国有巴西、阿根廷等备选大豆来源国。   韩国找遍全球,找不到替代中国的白菜基地。   这不是博弈,是拿民生当赌注的鲁莽。   首尔智库会议室里,提案还在被热烈讨论。   而青岛的白菜地,又播下了明年的种子。   订单式种植的标签在阳光下发亮,写着: “看清产业链位置,比喊口号更重要”。   金善姬把泡菜放进购物车,手机弹出新闻:“韩国泡菜进口价上涨 3 成,出口量仍增”。   她苦笑一声 —— 谁在硬气,谁在妥协,餐桌早给出答案。   没有中国白菜,韩国人的泡菜坛只会空荡。     信源:韩国大聪明称:“中国拒绝美国大豆,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大白菜”——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