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演唱会,我左边的人拿iPhone 15 Pro Max,右边扛索尼A7 IV,中间的我举着奶茶——结果朋友圈点赞最多的是我。” 这不是玩笑,是真实一幕。 手机党把4K视频直接剪成15秒发出去,相机党回家导卡、调色、导出,天亮了点赞还没他多。 可一到暗光,剧情反转。 iPhone 15 Pro Max的8K RAW一分钟吞掉6GB,跑多帧合成时,小朋友在台上已经跑没影;A7 IV高感一开,人脸干净得能数睫毛。 DXOMARK实测:同样ISO 12800,相机噪点比手机少40%,这就是物理大底的底气。 索尼ZV-E1的AI跟焦确实香,Vlogger一个人就能锁定主播,但连续录4K 60p半小时,机身烫得可以暖手,电池也红血。 富士X100VI更离谱,预售排队三个月,二手价反倒加两千,胶片模拟直出省掉调色,妹子们喊“原图就能发”。 于是出现新分工: 手机负责“快”,相机负责“狠”。 拍娃、扫街、发小红书,手机够使; 拍婚礼、拍产品、接商单,甲方还是要RAW。 厂商也学会各玩各的: 手机卷1英寸伸缩镜头,相机卷AI胶片模拟,两边越跑越远,却一起把门槛踩平。 所以真别纠结谁取代谁。 想耐折腾,还是得来相机——只是记得把朋友圈预览图先用手机拍一张,点赞才不会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