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价格跌近百元!上海人赴港抢货,年轻人囤轻奢款,现在入手是抄底还是站岗?
“前几天看还1292元/克,今天直接跌到1198元,这波降得太狠了!”10月29日,在周大福门店里,拿着计价秤核对金镯重量的李女士难掩兴奋。短短一周内,国内主流品牌金饰价格从高位跌落近百元,这场“黄金瀑布”让市场瞬间沸腾——有人连夜排队补仓,有人跨城抢货,也有人攥着旧金饰犹豫是否变现。
金价“大跳水”:一周跌近百,品牌价集体破1200
这轮金价下跌来得猝不及防。10月22日国际金价单日暴跌6%,创下十二年来最大跌幅,国内金饰价格紧随其后开启“连降模式”。周大福足金饰品从10月21日的1292元/克跌至10月29日的1198元/克,老庙黄金更是跌破1190元关口,部分品牌单克跌幅达94元。
就连银行金条也同步降温,中国银行实物金条价格降至947.29元/克,较月初下跌超30元。“从业十几年,从没见过单日跌50元的情况,平时跌个10元都算大波动。”某金店店员的感慨道出了这场下跌的罕见性。
抢货现场:有人凌晨排队,有人跨城“薅羊毛”
金价下跌点燃了购金热情,不同群体上演着各自的“抢金剧本”。在香港某金店门口,凌晨就排起长队,不少上海游客专程赴港扫货,“汇率换算后每克能省近百元,工费还只要40元,比内地便宜太多”,刚入手3条金项链的顾女士展示着购物袋。
内地市场同样热闹。北京白领樊胜在金价下跌后果断加仓黄金ETF,今年收益率已近14%;66岁的吴大爷则直奔银行,以948元/克的价格拿下100克投资金条,“跌下来就补仓,比存银行踏实”。年轻人的加入让消费场景更显多元,周大福推出的轻奢金吊坠只要几百元,成为25-34岁群体的穿搭新选,这个年龄段的黄金首饰拥有率已达77%。
有意思的是,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金店柜台前有人批量扫货,也有人直言“跌完还是贵”,上海杨浦区的黄女士就表示,“再跌几百元才会认真考虑”。而黄金回购处同样排起长队,高位入手的投资者趁着回调果断套现落袋为安。
大跌真相:避险需求退潮,机构多空分歧
金价为何突然“刹车”?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避险情绪降温。中美暂停加征关税缓和了贸易紧张局势,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属性,叠加全球最大黄金ETF连续三次大规模抛售,多重压力下金价应声下跌。
机构对后续走势的判断更是泾渭分明。短期看,凯投宏观和花旗集团持悲观态度,前者预测明年年底金价或跌至3500美元/盎司,后者认为未来三个月将下探3800美元关口。但中长期仍被看好,国信期货指出“去美元化”和央行购金趋势是黄金的底层支撑,国金证券也认为降息周期和地缘风险将推动金价走强。
现在该买吗?两类人群建议不同
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当下是抄底时机吗?业内给出差异化建议:
- 刚需消费可择机入手:如果是结婚、送礼等刚性需求,当前价格较月初已有明显回落,可对比品牌工费后选择,周生生、老凤祥等品牌近期跌幅均超5%,部分款式还可叠加商场优惠。
- 投资需谨慎布局:长城期货提醒,短期金价波动性加剧,盲目追跌风险较高。若想长期配置,可采取分批买入策略,优先考虑金条等溢价较低的品种,避免购买高工费的饰品金。
金价的“过山车”行情,本质是市场情绪与长期趋势的博弈。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是刚需购金还是资产配置,牢记“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才能在涨跌起伏中保持从容。你会趁下跌入手黄金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