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特别呈现
84岁的黄光玉,十余年时间里和老友研制的太阳能跟踪器磨合,把它安装在太阳能等设备上,正忙着改进忙着推广;92岁的老报人许用濂老人以KT板为板材,忙着拓印版画,年轻时的业余爱好成了晚年的“主业”;20多年寻根问祖,82岁的裴世平退休后走遍大江南北,整理家谱与家训,传承优良家风,其潜心编纂的《裴氏家训》入选《中国家训丛书》。有所思、有所为、有所乐,这群七八九十岁的老人家们,将晚年生活安排的明白又“紧凑”:“我们是真的和时间在赛跑,很多事要抓紧办。”
10余年“追太阳”
要为节能减排出力
日前,黄光玉把好友老邱请到了家里,两人再次就太阳能追踪器的应用推广开了个“碰头”会。黄光玉曾是一名文艺工作者,退休后对各种发明应用产生了兴趣,“不打牌,不跳广场舞,得做点有趣有意义的事。”他对太阳能的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同的兴趣,让他和老邱成了好友。老邱爱“捣鼓”,研发过酒控器,驾安器等,会自己编写程序代码,他研发了太阳能追踪器,一个长15厘米的“盒子”,利用红外线,安装在设备上,能让设备一直“追”着太阳跑,将太阳能的利用最大化。

2010年起,黄光玉琢磨着将太阳能追踪器利用起来,“两大利用,产热、发电。”黄光玉动手能力极强,焊接底座、安装滚轮,发挥巧思,将追踪器安装在聚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光伏板上,“炒菜、烧水、锅炉供暖等等,仅以光伏板来说,利用追踪器后,能效能提高40%。”
多年来,黄光玉一直优化改进设备,他为客户在绩溪路一处楼顶上安装了一组光伏板,“8个光伏板,组成了20千瓦的小型发电站,使用快10年了。”
黄光玉坦言,开始是想通过发明利用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后来发现太阳能有更深远的意义,“如今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变多,减排很重要,我们要做点贡献。”他说自己现在年龄大了,希望能有同道中人,帮着一起推广追踪器,将太阳能量最大化地利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寻根问祖20多年
要把好家风传下去
“家训里有家国情怀,有处世之本,有修身之道。”裴世平老人家在退休后的20余年里,依旧忙忙碌碌,他走遍大江南北,寻找裴氏后裔的居住村落,整理家谱,编纂了近20万字的《裴氏家训》,已出版了七版。如今,他正忙着整理寻根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将碎纸片的记录,整理成册。”

2006年春,应山西闻喜县政府邀请,裴世平走进了裴氏故里裴柏村,感受到裴氏文化的厚重与博大。2007年,他开启了安徽裴氏原住地的调查之旅。从安徽到江苏、福建、河南、内蒙古、北京,省内走访了霍邱、安庆、肥东、肥西、巢湖、含山、铜陵、寿县等地,寻找裴氏后裔的居住村落,了解裴氏的家训、家规、家戒、习俗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裴世平选择在修身、持家、处世、为政、慈孝、婚恋等方面仍有教益或借鉴作用的内容,理清源流,辑成《裴氏家训》一书,收集了16个省的47家家训家戒,2018年初正式出版,第一版为故宫博物馆收藏,并入选《中国家训丛书》。“多年来,数次修订、校正,已经出版了七个版本了。”
在寻根问祖访宗亲的过程中,老人家遇到了大量的人和事,随手留下了很多记录与笔记。在北京燕山脚下长城内侧,有一处密云裴姓集中地卸甲山村,形成于明代,始居户为军户,因明朝“以屯养兵”形成村落,守护长城。多年来,密云裴姓全国范围内寻根。
裴世平了解到情况后,多方走访查阅,结合大量历史记录,帮助溯源,最终确定其来自安徽含山的裴氏一族,并联络接洽密云裴姓回安徽认祖归宗。
“退休只是离开了岗位,还一样可以做有意义的工作。”裴世平认为,家训家戒中有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整理编纂的过程,也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过程。
“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就在家里整理这些碎纸片的记录。”老人很细心,多年来积攒下的素材就有10余个大箱子,他计划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册,寄回裴柏村,也许对其他的资料收集有帮助,“我觉得这样的晚年生活很有意义,有精神寄托。”
92岁老人网购买菜
要挤时间忙拓印
10月下旬的合肥,秋阳高照。92岁的许用濂独自居住,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侍弄花草。“以前早上去买菜,现在都是网上买菜,直接送上门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忙版画拓印了。”

许用濂是一名老报人,学过国画、油画、水彩,曾在延安工作多年,后来回到老家合肥成为安徽科技报社的一名美术编辑。“画插图、画刊头、画栏头,画好后进入制版车间,浇成铅板。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制图。”老人家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业余爱好就是版画。
1993年退休后,这个业余爱好就成了“主业”。“从小就爱版画,它很传统、质朴,又有韵味有规律。”老人家说自己每天忙得很,做完家务,其余时间都用来刻版画忙拓印了。
版画很繁琐,确定主题,选定板材,重头是绘制草图、雕刻、套色、拓印,“本来是要用木板,现在年纪大了,双手力气不够了。”许用濂另辟蹊径,将废弃的KT板捡回家,代替木板进行雕刻,这样雕刻所需力道要轻很多。经过巧思巧手,一块废品,很快就成了艺术品。

版画拓印很费时间,有时需要刻几个版,分别套不同的色,“一个作品,从绘图到完成拓印,可能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但是老人家不嫌烦,“很有成就感。”
92岁的老人家很“潮”,平时也爱玩手机,用微信,爱网购,“现在网购买菜,送菜上门,能省不少时间呢。”省下的时间,都用来艺术创作了,多年来许用濂创作了大量雪景、兰花、生肖、乡村风貌等主题作品。其版画作品《晨曲》被《中国新徽派版画》收录。
从鼠年开始,老人家每年创作一幅生肖版面,活灵活现,生机勃发,目前正在为明年的生肖丙午马年进行创作,草图已经绘制。
“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坐在这里,看着自己的作品,很开心,要是有人夸奖说画得好,那就开心得不得了。”许用濂说,对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幸福,有所养有所乐,“人都应该有点爱好,这样会更快乐。”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汪漪王士龙通讯员:陈正吕庆雯孙雨静
审核:杨菁菁编辑:胡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