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日本收获了大量的赞美,和最新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同时收获了日本对美国主仆式同盟关系更加效忠的承诺。他周一抵达并于周三离开美国在亚太最重要的这个盟国。 这次访问本来是安排在美日安保合作框架下的一个例行访问,但因为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和日本政界,尤其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特殊关系,让这次访问多了一层历史延续的意味。 不少人关注的是,高市早苗作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她在处理美日关系时会不会与安倍路线有所不同。但从这次会晤来看,她显然是打算把安倍那一套继续走下去,甚至走得更彻底。 特朗普这边也没有掩饰他对安倍时代的“怀旧”,在各种公开场合频频提到安倍,实际上是在告诉日本新领导班子:你们最好别偏离我熟悉的轨道。 这场访问真正的看点,其实是在于美日之间的心照不宣。日本这边释放出的信号很清晰,不只是继续维持现有同盟关系。 而是更进一步地靠近美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种“主仆式”的忠诚姿态。这种表达虽然听起来有点强烈,但从日本方面近年来在亚太安全政策上的配合度来看。 确实越来越倾向于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无条件执行”。特别是在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以及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上,日本完全是照着美国的剧本在走。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国际政治操作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一个更大的趋势: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日本的对美政策越来越不遮掩自己“选边站”的倾向。 而美国则乐于看到这种主动靠拢。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这次访问虽然时间不长,却起到了“定调”的作用。他并没有推出什么新政策。 也没有宣布什么合作项目,但通过一系列公开活动和政治表态,把自己重新摆在了亚太战略的中心位置。这场访问也让人想起当年安倍与特朗普的“高尔夫外交”。 那种半官方半私人、既亲密又充满仪式感的互动方式,现在似乎又回来了。只不过这一次,角色变了,场景也换了,但背后的逻辑没变。 日本希望通过展示对美无限忠诚,换取更多安全保护,而特朗普则希望用这种“老朋友”叙事,稳住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 这次访问虽然没有签署什么新的防务协议,也没有启动什么经济合作项目,但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内容。 两边都没明说什么,但该看的都看了,该听的也听了。对外界来说,这种“无声的默契”其实比一百个新闻发布会还要有含金量。 参考资料:“这是日本的耻辱,高市早苗成了美国的奴仆” 2025-10-28 22:32·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