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俄罗斯媒体最近一篇评论直击要害,直言中国军事现代化虽迅猛,但周边地缘复杂,若卷入冲突,多国联手施压并非空谈。航母和导弹代表技术跃升,却非万能护盾,真正震慑在于实战中让对手付出沉重代价。这观点接地气,提醒人们别被表面光鲜蒙蔽。回溯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就面临类似考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拉拢16国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坦克和飞机压境,中国志愿军仓促入朝,装备落后却挡住铁蹄。俄媒借此强调,武器先进是底气,敢用敢拼的决心才决定成败。当前中国海军远洋护航,空军巡航常态化,这些行动维护航道安全,但若遇挑衅,需忆旧日教训,避免被动挨打。俄媒的话虽刺耳,却透出务实逻辑:和平靠实力守护,不是空谈妥协。 上甘岭战役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起金化攻势,集结美第七师、韩第二师和第九师,总兵力超6万人,配备300门火炮、170辆坦克和3000架次飞机,瞄准志愿军第15军两个高地,总面积仅3.7平方公里。敌方意图切断补给线,迫使板门店谈判让步。中国志愿军以两个连加一个排的兵力固守,初期反坦克武器匮乏,士兵靠步枪和手榴弹应战。43天激战,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90万发,投弹5000余枚,高地被削低2米,志愿军伤亡1.15万人,却歼敌2.5万人,包括击毁坦克多辆、飞机多架。美方统计联合国军伤亡9000人,中国数据则为2.55万人。这场防御战粉碎敌攻势,联合国军司令马克·克拉克在1953年7月停战协定上签字,自认是首位在无胜利协议上落笔的美国将军。上甘岭证明,装备悬殊下,意志和战术能逆转乾坤,俄媒以此警示中国,现代武器需配以实战韧性,方能应对多国围堵。 战役细节更显其残酷与智慧。志愿军转为坑道防御,挖掘地道抵御炮击,敌军17个营轮番上阵,每天多路进攻,飞机低飞扫射。志愿军夜间突袭,近身肉搏缴获装备,反击时炮兵精准延伸,炸毁敌集群。敌方推进屡屡受阻,补给线拉长,士气低落。美第七师9个营中8个参战,死伤2000人,一个连仅剩40人以下。韩国部队跟进时,也遭重创。这不是单纯数字对比,而是志愿军以少胜多,消耗敌有生力量的典范。俄媒评论中提到,武器如航母导弹是硬实力,但让对手畏惧的,是用它们打出的代价。上甘岭后,西方再不敢轻视中国,边境摩擦减少。这启示当下:中国国防预算持续增长,2024年达1.67万亿元,演训次数较十年前增3倍,实弹射击占比超80%。这些投入为守护底线,但若遇围堵,需重温这种打疼对手的策略,避免重蹈清末割地赔款覆辙。 中印边境冲突提供另一现实镜鉴。196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自卫反击战,针对印度蚕食政策。印度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建立哨所,中国多次提议和谈隔离两军,未获回应。战事爆发,中国部队在西段阿克赛钦和东段藏南推进,快速击溃印军,占领争议区后主动后撤20公里,恢复实际控制线。印度伤亡近4000人,丢弃大量武器,部队溃败。战后边境安定数十年,中国未求扩张,只维护领土完整。这策略体现克制与决断:先外交,后武力,击溃侵略后撤军,赢得国际尊重。俄媒观点与之呼应,别以为导弹威慑就够,需在关键时让对手尝苦头。印度官方1963年和1992年报告反思,承认情报失误和后勤薄弱,导致惨败。中国此战利用地形和时机,兵力对比下以高效结束冲突,避免旷日持久。当前中印边境偶有摩擦,中国坚持谈判,但底线清晰。 俄媒的冷水泼得及时,因为当下国际格局多变。美国主导印太战略,拉拢盟友围堵中国,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南海巡航,常遇侦察机尾随。东风系列导弹射程覆盖亚太,但俄媒直言,光有这些铁家伙不够,需实战证明价值。以色列五次中东战争为例,周边国家从围攻到偃旗息鼓,因尝到重创。中国不同,无称霸野心,只守尊严。志愿军当年钢少气多,胜钢多气少对手;如今装备升级,这气势更不可丢。国防部数据,解放军年度演训强度高,模拟多国联合作战。这不是好战,而是备战求安。历史如上甘岭和中印战,教导越退让越被欺,唯有打出代价,方换长久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