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可万万没料到,印尼也相当强硬,压根不拿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 事的由头是在雅加达办的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这比赛在全球体操圈可是重头戏,10月19号开幕的时候吸引了不少关注,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早就报完名了,以色列也报了名,带了六名运动员,队里还有位响当当的人物——2020年东京奥运会体操金牌得主阿尔特姆·多尔戈皮亚特。 按说这种明星选手来参赛,主办方本该欢迎,可印尼政府没多废话,直接就把以色列队的签证给拒了。 印尼这么做,其实不是一时冲动。它本身就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跟以色列压根没建交,总统早有明确说法: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独立主权,印尼就不会跟它有官方往来。 关键那时候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造成了严重人道主义危机,雅加达特区行政长官普拉莫诺·阿农早早就表态,这节骨眼让以色列运动员来,多数印尼民众肯定不舒服,还可能影响安全和公共秩序。 印尼青年与体育部长托希尔也直言,这个决定是严格按总统指令来的,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早就做好了扛后果的准备。 以色列自然不乐意,马上就告到了国际体育仲裁庭,还喊着要“打击这种荒唐的歧视行为”,结果仲裁庭审完,直接以“没管辖权”为由把上诉驳回了,以色列队参赛的路彻底断了。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了,没成想国际奥委会插了一脚,10月22号直接发了份狠声明,说印尼这是剥夺运动员参赛权,违反了《奥林匹克宪章》里“不歧视、政治中立”的核心规矩。 紧接着就抡起了制裁大棒:不仅停了跟印尼关于未来办奥运会、青年奥运会的所有沟通——要知道印尼本来还琢磨着申办2036年奥运会,这一下等于申办资格被冻住了;更狠的是,还让全球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都别在印尼办赛事和会议,这差不多就是把印尼从国际赛事主办名单里拉黑了。 面对这么狠的封杀,印尼半点没怂。托希尔第二天就公开回应,说印尼早料到会有这结果,但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公序良俗,守的是安全、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的底线,符合国家法律,一点不亏。 他还在社交平台上表态,就算不能办奥运、世锦赛,印尼在东南亚、亚洲乃至全球体育圈照样能发挥作用,靠体育展示国家实力。 这话可不是嘴硬,印尼真就这么干了——体操世锦赛该怎么办还怎么办,10月19号准时开幕,赛场安排得明明白白,各国选手发挥都不错,25号闭幕时出了不少好成绩。 中国选手张清颖就发挥出色,拿了女子全能铜牌,时隔六年再站上世锦赛全能领奖台,这说明赛事的专业度和观赏性一点没打折扣。 要说没影响,那肯定是假的。之前为申办2036年奥运会忙活的团队,投入了不少心血,现在全得停;印尼体育界本来想借着办世锦赛、申奥提升本土水平,现在也得换路子;就连当地旅游业,本来盼着赛事带波游客,也受了点牵连。 但有意思的是,印尼国内没多少反对声,大部分民众都挺政府,觉得维护国家立场比办几场比赛重要多了。对印尼人来说,支持巴勒斯坦是主流想法,政府拒签以色列选手,正好顺了民众的心意,这种时候就算丢点体育赛事资源,也没人会说政府软骨头。 国际奥委会估计从没碰到过这么硬气的主办国,以前只要它一施压,不少国家就乖乖服软——毕竟谁都想靠体育赛事提升国际名气,没人想跟奥运资格较劲。 可印尼偏不吃这一套,在国家立场和民众情感面前,所谓的“体育中立”根本排不上号。这事说到底也不复杂,就像当初德国外长乱评台海被拒访一样:不管是国际组织还是哪个国家,要是仗着自己有地位就想干涉别人内政、逼人家放弃核心原则,早晚得碰一鼻子灰。 现在世锦赛顺顺利利办完了,印尼用实际行动证明,就算被奥委会封杀,国际大赛照样能办得漂亮。再看国际奥委会,那句“停办所有赛事”的警告压根没管用,反倒显得自己霸道得有点过头。 体育的本质本来是交流,不是逼国家妥协的工具,要是总拿封杀当筹码,不管各国的历史背景和民众心意,早晚得丢了公信力。印尼这回硬气一把,或许能让国际奥委会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尊重运动员没错,但尊重主办国的主权和民意,同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