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南专场获悉,近年来,黔南州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实际,提出“316”总体部署、“4233”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黔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新闻发布会现场
“316”总体部署,是推动黔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引。“3”就是黔南发展的三个定位:一是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大局出发赋予黔南的重大使命。二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这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具体实践要求。三是打造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的应有担当作为。“1”就是我们主攻的一条路径:即“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6”就是推动黔南发展的六大提升行动:即双招双引、项目投资、产业质效、深化改革、民生事业、安全稳定提升行动,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抓手。
“4233”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是支撑黔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载体主阵地。为全面推动“316”总体部署落地落实,黔南州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明确福泉、瓮安、贵定、独山4个县(市)重点建设工业大县,惠水、长顺2个县重点建设农业强县,荔波、三都、平塘3个县重点建设旅游名县,都匀、龙里、罗甸3个县(市)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县。
在“316”总体部署的战略指引下,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建起了具有黔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工业方面,以推进“富矿精开”为抓手,构筑了以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能源为支撑,装备制造、健康医药、森工、轻纺等产业为补充的“2+3+N”产业体系。农业方面,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动粮油、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特色化、集群化、全链条发展,形成了“1+6”产业体系。旅游业方面,坚定不移把旅游业打造成为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平塘“中国天眼”两大世界级IP为关键,以打造三都民族特色品牌为重点,形成了以龙头景区带动其他景区串点成线的发展格局。服务业方面,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相融合,构建了以都匀为龙头、龙里荔波福泉为支撑、其他县为支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