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3年,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去世,他去世前曾希望萧华接替他的位置,然而萧华太年

1963年,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去世,他去世前曾希望萧华接替他的位置,然而萧华太年轻,军衔也只是上将,很多人不服,最终毛主席拍板敲定! 1963年,罗荣桓元帅的去世,而作为总政治部主任,他的离去在军队高层掀起了一场关于继任者的严肃讨论,罗帅临终前举荐了年仅47岁的上将萧华,可在一众战功赫赫的元老面前,这个提议分量显得有些轻。 但毛主席最终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将这位年轻将领推上了军队政治工作的顶峰。 这事儿想想挺有意思。四十七岁的上将,放在今天看也不算年轻了,可那会儿的开国将帅哪个不是身经百战?萧华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偏偏就有人觉得他"太年轻"。其实毛主席看中的正是这股子年轻劲,老一辈打天下,总得有人接棒。 萧华确实是个能人。长征那会儿才十八岁,已经是师政委了。抗战时期搞政治工作很有一套,把部队带得生龙活虎。罗荣桓推荐他不是没有道理,政治工作既要原则性强,又得懂得灵活应变,萧华这两样都占全了。 那些不服气的老将们也有他们的顾虑。总政治部可是军队的中枢,让个"娃娃"来管,面子上确实挂不住。但毛主席看得更远,新中国需要新鲜血液,老是论资排辈,队伍还怎么带?他这个决定,等于给全军树立了个榜样——能者上,平者让。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错。萧华在总政治部主任位子上干得风生水起,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后来还主持创作了《长征组歌》,那些激荡人心的旋律至今还在传唱。要是当初因为资历不够就把他刷下去,得多可惜。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很深。用人不能光看资历,关键要看能力和潜力。萧华虽然年轻,可政治工作经验丰富,思想跟得上时代。毛主席这个决断,既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旧习,又给年轻干部撑了腰。 想想现在的团队建设也是一个理。老是按资历排序,有本事的年轻人永远出不了头。该破格时就得破格,只要有真才实学,年纪轻点又何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