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林觉民等志士不幸被捕,身上带着沉重镣铐,在刑场的照片。 照片里的林觉民站在最前面,粗布长衫上沾着泥和血,手腕上的铁镣磨出了红痕,却没弯腰。 刑场在广州督署前的空地上,三月的风裹着湿气,吹得他长衫下摆晃悠。身后的同志有的低着头,有的咬着牙,只有他,脊梁挺得像杆枪,眼睛望着远处的城郭—— 那里有他熟悉的三坊七巷,有妻子陈意映缝补衣裳的灯火。被捕那天,他揣在怀里的《与妻书》被搜了去,字迹被血洇了大半,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那行,依旧清晰。 刽子手的刀就架在脖子上了,他还在想妻子读到这封信时的表情。二十四岁的年纪,本该和意映在榕树下散步,看着孩子长大。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注定看不到尽头的路。《与妻书》里每个字都像在滴血,那是他用生命写给整个民族的情书。 现在的人可能理解不了这种选择。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送死?可对林觉民来说,有些东西比命更重要。他亲眼见过百姓在街头饿死,见过洋人在租界横行,这个国家再不变,所有人都得完蛋。 那份被血浸透的《与妻书》,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疼。最动人的是,他不是不爱妻子,是太爱了,才希望天下有情人都不用经历这样的生离死别。这份爱太大了,大到装得下整个民族。 想想真是讽刺,那些苟且偷生的人早被历史遗忘,林觉民们虽然倒下,精神却一直站着。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有些理想值得用一切去换,哪怕明知会失败也要试一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