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86岁的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说,他要保重身体,希望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86岁的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说,他要保重身体,希望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这不仅仅是一位老人的个人愿望,更像是一个缩影,背后交织着个人记忆、经济现实和国际格局的变迁,两岸统一,早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被这三重逻辑共同塑造的趋势。 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锚定一个人的身份认同,郁慕明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1948年,他还是个8岁的孩子,拿着哥哥的船票懵懵懂懂地去了台湾,这段经历成了他一辈子认为“我是中国人”的情感原点,也让他坚信台湾属于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然而这份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如今在岛内却面临着被刻意淡化的处境,官方几乎不再提及“台湾光复”这段历史,这种叙事的转变,恰好凸显了历史连结的珍贵,大陆方面设立“台湾光复日”来回应这种变化,就是为了从国家层面,重新夯实这段历史记忆,与郁慕明这样的个人见证者形成一种宏观与微观的呼应。 如果说历史情感是维系两岸的纽带,那经济融合就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引力,兄弟之间会吵架,但血缘关系和共同的家业是切不断的,大陆推出的“31条”、“11条”措施,为台湾同胞提供了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机遇。 这种融合是双向的,2023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2678亿美元,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深度绑定,比如台积电在大陆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20%,台湾的优势产业早已深深嵌入了大陆的产业链中,经济的互动还延伸到了社会层面,2023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800万人次,通婚、通学、通商早已成为日常,一张细密的民间网络正在不断编织。 放眼全球,地缘政治的天平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崛起已经是定局,2023年其GDP占到了全球的18%,而台湾地区的经济体量仅为大陆的4.3%,这种体量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区域格局的基本盘,国际社会也看得很清楚,全球已有超过140个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在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下,台湾的防务开支一路走高,占到了GDP的2.4%,单是2023年美国就批准了11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岛内有些人跟着美国跑,却没想过这笔巨额军费如果用来改善民生,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依附于外部力量,不但没有安全,反而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所以把历史的情感维系、经济的现实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力量变迁这三条线索串起来看,未来的方向其实非常清晰,郁慕明老先生的愿望,既是对过去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洞察,统一终究是历史、经济与地缘逻辑共同作用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