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有一个观点:中国的制度优势让美国感到害怕,这是一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有一个观点:中国的制度优势让美国感到害怕,这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我认为这是说到了点子上。中美之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中美之间这些年吵吵闹闹,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表面上看是争夺世界老大的位置,但往根子里琢磨,其实就是两种社会制度在较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套玩法,从出生那天起就不是一路人,一个围着私人利润转,一个盯着公共利益干,现在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刻。 美国那套制度最头疼的就是“内耗”,他们民主党共和党整天吵得跟乌眼鸡似的,政策像钟摆一样左摇右晃。奥巴马搞了个医改,特朗普上来就给它踹了;拜登想搞点基建,对手立马使绊子。这种体制基于对抗性设计,几乎在所有议题上都立场对立,导致政策走向呈“钟摆效应”。 而中国呢,讲究的是“五年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央定下目标,各省市各部门就像打游戏组队一样,各自领任务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全民共同践行的路线图。这种稳定性能让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取得进步,短短几十年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打造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说到选人用人,两边的差别就更大了。美国的领导人靠的是嘴皮子厉害能拉票,而中国的干部晋升要经过漫长的基层历练,不仅看能力,还要看品德,通过党内特色民主,既有“选”也有“举”。中国过去几十年迅速崛起,与这种选贤任能制度是分不开的。 而且中国玩的是“共同富裕”的长期游戏,这和美国的“资本优先”形成鲜明对比。当美国金融业制造的虚假利润催生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时,中国却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减贫计划,自1980年以来有七亿人口脱离贫困。 中国认识到,现代化因素越强,社会主义因素就需要越强;中国越是现代化,越需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种思维深植于儒家传统,每个人肩负自我精进的责任,目的并非利己,而是造福家庭与社会。 说实话,美国现在最难受的不是中国追上了它,而是它明明知道自己的制度出了问题却没法改。美国金融利润占国内总利润的比重从1965-1980年间的17%均值,飙升至2000-2015年间的28%,而制造业利润比重却从49%暴跌至22%,这就是经济脱实向虚的恶果。 但资本家的短期利益绑架了国家长远发展,那些华尔街大佬怎么可能放弃眼前的肥肉?所以美国明明知道中国模式有优势,却只能硬着头皮打压中国,而不是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 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技术红利,不可能只属于少数人,全社会共享是必然要求。而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度,显然难以适应这种需求;相反,更强调公平与共享的公有制度,终将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新时代对人类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国只需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到2049年人均GDP将达3万美元,14亿人口的规模效应将自然重塑世界权力格局。美国的遏制只能延缓而非阻止这一进程,正如19世纪英国无法阻挡美国崛起一样,历史终将选择公平与发展的力量。 所以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说到底就是看谁的模式更能代表未来。美国想维持的是过去那种“中心-外围”的全球经济体系,自己永远站在产业链顶端吃香喝辣;而中国推动的是一种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国际秩序。这两种愿景的背后,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一个为少数人服务,一个为大多数人服务。现在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场,好戏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