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吴石之子于1973年向中央申诉,周总理指示:应视为革命烈士后代 一根金闪闪的

吴石之子于1973年向中央申诉,周总理指示:应视为革命烈士后代 一根金闪闪的金条,一封写满心事的遗书,还有一张标价650元的慰问金单。 1973年,一封寄自河南的申诉信送到,联合引起了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关注,二人同时在案头给予批示。 经过23年的寂静,终于迎来了裂痕的破晓。 说起这申诉背后的故事,得先讲讲吴石将军到底是谁。他可不是普通的国民党军官,保定军校毕业考时力压800多名学员拿了榜首,留学日本也是第一名毕业,人送“吴状元”的称号。抗战时他策划过昆仑关大战,还靠精准情报帮苏军在诺门罕战役全歼日军坦克师团,后来官至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是蒋介石倚重的军事核心人物。可谁也没想到,这位中将早在1947年就因为看不惯国民党腐败,通过挚友何遂牵线,成了中共隐蔽战线的人 。 吴石送出去的情报,每一份都能改变战局。1949年他交给何康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部队番号标得细到团级,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后来证实,这情报直接帮解放军定了渡江主攻方向。赴台后他更冒险传回《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金门海防前线兵力配置》等核心机密,这些都是当时大陆急需的战备资料。他明明知道海峡阻隔,和组织联系中断后完全能安享高官厚禄,却两次偷偷赴香港找党组织,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 。 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特务在他记事本里发现“吴次长”的名字,吴石身份彻底暴露。被捕后他始终镇定,侦讯人员都说“审他最难”,因为他总在替别人洗刷,绝口不连累同志。临刑前,他在一本画册背面写下两千字遗书,末尾题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5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从容就义,成了蒋介石退台后屠杀的第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 。 消息传到大陆时,他的长子吴韶成正在南京大学读书。那天他在图书馆翻上海《字林西报》,一条“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的豆腐块新闻,让他当场懵了。幸好父亲赴台前曾塞给他一张小纸条,写着“有事找何康”,他连夜赶到上海找到何康,才确认了父亲牺牲的消息 。可何康只敢嘱咐他“别多说,牵涉的人太多”,从此吴韶成兄妹的家庭出身栏只能填“国民党旧军官”。 大学毕业后吴韶成分到河南冶金局,妹妹吴兰成去了内蒙古零下40度的牙克石当医生。兄妹俩后来都入了党,却在“文革”中因父亲身份受审查,党籍被暂停 。那些年他们藏着父亲的遗书,守着不能说的秘密,连亲人都不敢透露半句。直到1972年,实在熬不下去的吴韶成提笔写了申诉信,把23年的委屈和期盼都写了进去。 这封信很快到了周恩来和叶剑英案头。总理当即指示,由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负责办理,专门发密件给兄妹俩的单位,明确“应作革命烈士子女看待”。没人知道,总理心里一直装着吴石——1975年弥留之际,他还特意召见罗青长,反复叮嘱“不要忘记吴石他们”。那650元慰问金,就是当时国家能给出的最高抚恤,而那根金条,后来查实是战友朱枫牺牲前试图吞服保全组织的信物,被特务搜出后与吴石的遗书一同留存,成了烈士们用生命守护信仰的见证 。 有人曾疑惑,吴石没正式入党,为何能被追认为烈士?其实答案藏在他的行动里。他提供的情报加速了南京、上海、福州的解放,福州更是因他的部署透露几乎未遭战火 。他的牺牲不是为个人私利,而是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这样的贡献早已超越了身份界限。23年的沉默,不是遗忘,而是特殊年代的保密需要;迟来的认定,更印证了真正的功勋从不会被时间掩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