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田育臣李帅宋炜雯薛阳

秋意正浓,诗意正酣。10月28日下午,在重阳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重阳诗乐会”在古朴庄重的郑州文庙奏响千年华章。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学者、诗词研究大咖、文艺工作者相聚郑州文庙,在秋色与诗意中聆听华夏雅音、共品诗词文化、探访千年商都。

古乐新声,千年诗篇“活”在当下
作为“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预热活动,此次“重阳诗乐会”没有炫目的舞台特效,唯有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丝竹管弦之声,与身着传统华服的朗诵者,在郑州文庙的古建屋檐下共同营造出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整场演出精心选取《诗经》经典与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等与郑州渊源深厚的诗人名篇,以“古乐+朗诵”的创新形式呈现。当白居易《琵琶行》的旋律巧妙摹拟琵琶音色,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杜甫《登高》则以苍劲低沉的唱腔,把诗人晚年漂泊的心境与家国之思融入秋日意象。

“在郑州文庙这传承文脉的圣地,参与如此庄重的诗乐会,敬意油然而生。”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史宇轩说,古乐与诗朗诵相结合的形式,让他感受到了传统诗词所展现的艺术活力,点燃了他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今交融,商都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诗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次商都文脉的寻根之旅。演出结束后,嘉宾们走进郑州管城区阜民里旅游休闲街区,在城墙脚下感受“最古老历史与最新潮生活格调”的碰撞。该区域自2021年启动城市更新,以“留改拆建”“修旧如旧”原则保留百年街巷肌理,融合近代郑州建筑风貌,如今已经成为城墙边的街区名片。

登上阜民里城市发布中心二楼平台,遥望曾是古代郑州名胜之一的夕阳楼遗址,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的诗句仿佛在耳边回响。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巍巍亳都·王都典范”展览通过环形浮雕墙与光影技术,生动述说着郑州3600年城址不移的悠久历史。参访嘉宾、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表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报工作参与者之一,他十分了解早商都城的城市形制对后世城市建设的意义,很高兴通过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来到这里,并十分期待自己这次的“诗词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