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突然宣布了 10月28日,泰国央行行长维泰在曼谷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泰国经济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放缓后,于2026年第一季度改善。 这话听着有点“打预防针”,其实换个角度看,等于给大家提前亮了底牌,别对接下来的经济表现抱太大幻想,但好消息是,最晚后年初会迎来一波回暖。 泰国经济最近这几年确实不像前些年那么风光了,尤其是疫情之后,旅游业一度停摆,制造业也受到全球供应链问题的拖累。 虽然2023年开始恢复得不错,但脚步明显没跟上全球其他新兴市场的节奏。今年上半年还能靠出口撑一撑,毕竟全球需求回暖,泰国的大米、橡胶、汽车零部件这些东西还是有市场的。 可问题来了,这种靠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到了下半年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全球经济并没有特别强劲的复苏,欧美那边的加息周期还没完全结束。 消费力也没恢复得太理想,泰国的出口自然也就不可能一直强势。央行直接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定在2.2%,比年初预期调低了不少,明年更低,只有1.6%。 这个数字说实话,放在东南亚国家里算是偏弱的。要知道,越南、印尼、菲律宾这些邻居的增速基本都还稳在5%以上。 这说明泰国的内部需求确实比较疲软,尤其是投资和消费这两块,恢复得慢,信心也不足。再加上泰国政局这些年变动频繁,政策连贯性不强。 企业在做中长期投资决策时就会犹豫,这也影响了经济的活力。其实这次泰国央行说经济要到2026年才会改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悲观预测。 而是结合了国内外多个因素的判断。首先,全球经济大环境仍处于调整期,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还没完全转向宽松,中国正在逐步复苏但节奏稳中有序,日本还在试图走出通缩阴影。 这些都会影响泰国的出口表现。其次,泰国自己也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想从传统的旅游、农业向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但这条路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加上泰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渐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年轻人就业意愿下降,这些都给经济带来新的挑战。 不过好消息是,泰国并不是坐以待毙。例如最近他们在大力推动东部经济走廊的建设,试图引入高科技产业和外国投资,同时也想借助中泰铁路的推进,强化与中国的互联互通。 旅游方面也在积极拓展新市场,除了传统的中国和欧美游客,现在也在吸引印度、中东等地区的新兴游客群体。只不过这些努力要见成效,还得有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或许央行说得没错,现在需要一点耐心,2025年下半年日子可能还得咬咬牙,但只要方向不乱,政策能持续,等2026年开年那波复苏就值得期待。 世界经济本来就是个轮回,有高峰也有低谷,谁都不可能一直涨不停。重要的是在低谷的时候不乱了阵脚,反而把地基打牢,一旦风来了才能飞得更稳。 所以这次“突然宣布”,其实也谈不上多突然,更多是实话实说。经济不是一夜之间变好的,央行提前打个招呼,也算是给市场一个心理预期。 对泰国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个调整姿态、重新出发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抓住,还得看政策能不能落地,企业能不能配合,人民有没有信心。 毕竟,一场真正的经济修复,从来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参考资料:泰国央行行长:经济明年初将改善,政府拟投入100亿泰铢购买不良贷款 2025-10-28 13:57·财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