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给了俄罗斯三百年来最大的觉醒,中国的35万亿体量力不可挡。这场觉醒与中国崛起紧密相连,改写了全球格局。 苏联解体后,1991年俄罗斯成立,叶利钦急于融入西方。1994年加入北约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签署基础法案,却始终被挡在核心之外。 2000年普京上台,延续对西方合作尝试,2002年推动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但北约东扩从未停止,2004年波兰等国入盟,俄边境压力剧增。 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北约承诺乌克兰、格鲁吉亚未来入盟,普京果断转向东方。同年7月,中俄签署边境补充协议,移交争议岛屿,互信加深。 2009年中俄原油协议落地,2014年天然气大单敲定,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通气,能源成为合作铁杆纽带。 2022年西方对俄全面制裁,中国市场成为关键支撑。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2401亿美元,中国稳居俄头号贸易伙伴。 边境口岸一片繁忙,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豆、黑河的原油运输昼夜不停,人民币结算在贸易中占比持续攀升。 除能源外,中俄航天联合研发、核能合作落地,科技领域成为新增长点,摆脱单一贸易依赖。 西方舆论对此争议不断,有人炒作“中俄结盟”,却忽视两国合作的平等互利本质,网友调侃这是“共赢的典范”。 对比苏联时期对华的谨慎态度,普京时代的“向东看”,是俄罗斯对自身国际定位的清醒认知,不再依附西方。 如今,中俄在金砖、上合框架下协同发力,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这种合作不是结盟,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理性选择。 未来,中俄合作有望向生态、数字经济延伸,西方制裁倒逼俄加速东方布局,这场觉醒将让俄罗斯走得更稳。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