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房县王某(男)把亲兄弟姐妹告上法庭只为……

我一个人赡养!”

在重阳节前

十堰房县法院门古法庭巡回审判中

原告小儿子王小兵(化名)

这句斩钉截铁的话

让这场赡养调解变得截然不同

原告不索钱财,只盼一份情

看干警们如何在这场

“不一样”的调解中找准症结

将庭审变成一场亲情的“破冰”之旅

(资料图片:门古法庭调解赡养纠纷)

一份“不图钱”的诉请一个盼团圆的心结

原告陈某已至耄耋之年,自四年前老伴离世后便由小儿子王小兵(化名)独自照料。近年来老人疾病缠身,生活无法自理,王小兵虽悉心护理,却因其他兄弟姐妹长期疏于探望而倍感孤独。最终,王小兵以母亲名义提起诉讼,要求兄弟姐妹们承担赡养义务。

但法庭干警详细了解案情后发现,王小兵反复强调“不需要他们出钱”。据小兵自述,他对兄弟姐妹多年未踏足母亲榻前耿耿于怀。这种情感诉求,成为法官调解这起赡养纠纷的“症结”。

一趟深入村落的调查一场定分止争的巡回审判

为真正化解矛盾,十堰市房县法院门古法庭干警通过上门调查、走访邻里,确定了“心结需面解”的工作方式。他们一一联系陈某的其余子女回村,并将巡回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

庭审中,大哥提议轮流照料,王小兵担心母亲身体经不起奔波;小妹提出支付赡养费,更被王小兵直接拒绝:“今天你们能来看看妈就行了,我一个人赡养!”这迥异于寻常的一幕,让法庭彻底确认:本案要解决的并非经济分担,而是如何唤醒亲情,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

一纸温情的调解方案一份弥合亲情的承诺

洞悉了案件的情感内核后,法官结合情感需求与各子女经济状况,提出了一份充满智慧的赡养方案:母亲仍由王小兵照料,其余兄弟姐妹每年各支付3000元赡养费,并承诺在春节和母亲生日时必须返乡陪伴。

调解书落定的瞬间,亲情的坚冰开始消融。大哥主动对王小兵说:“下次看妈,我带点黄酒,你炸点花生米,我俩好好喝一杯。”一旁小妹的笑声随之响起,家庭的裂痕在这份具体的、充满烟火气的约定中悄然弥合。

佳节又重阳。面对辖区1354.3平方千米的山区面积与分散的村落,门古法庭始终秉持“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将巡回审判开到田间地头。近三年来,该庭赡养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值此重阳佳节,门古法庭更以此案为契机,向各村发放赡养纠纷解纷手册,重点破解“出嫁女儿”“上门女婿”等传统观念引发的赡养矛盾,并联合乡镇开展送法进村落、普法讲座等系列活动,让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深深扎根。

长安哥提醒

赡养父母

不仅是物质上的供给

更是精神上的陪伴

重阳佳节

愿此案能唤醒游子心中的牵挂

请记得:常回家看看,多打打电话

别让爱成为等待

让陪伴与关怀成为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来源/房县门古法庭

编辑/一楠、韩晓玲责编/国华终审/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