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已被拍照记录。”近日,不少北京市民收到了交管部门发送的短信,被明确告知其存在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的事实,并指引了处理方式。
因方便、快捷、便宜的特点,电动自行车成了许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但相关的闯红灯、逆行、乱占道等等交通违法行为也随之暴增。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电动自行车曾处于无牌照、无保险、无驾照状态,仅靠现场执法难以有效实现监管,又助长了许多电动自行车车主无视交规、违反公德的心态,产生大量交通乱象。
监管力量捉襟见肘,向科技借力无疑是增加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为了遏制脱缰的“电驴”,北京市已累计上岗213位“电子警察”,试点审核录入了数万起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今年年底前,北京全市主要路口的“电子警察”都可实现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此外,针对电池超标、解除限速、肆意改装等行为,北京都在以科技之力不断更新监管“装备库”,实现城市治理的“提智增效”。
当然,在以科技手段治理违法行为时,也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等手段,保障电动自行车“有路可走”。坚持“堵疏结合”、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狂飙”的电动自行车才会越来越少,在路上的每个人才能更安心。
策划/撰稿/资源提供:毛颖颖、崔文佳、鲍南
出镜主持:海杨
摄制:郑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