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欧盟宣布,要将两家日产能合计达60万桶的中国炼油企业--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以及中国石油的贸易部门中石油香港公司列入了对俄制裁名单。 大家都知道,以往欧盟制裁名单里中国企业出现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一些小范围内的科技企业或者被怀疑参与“敏感”贸易的小型公司。 这回却直接点名中国炼油行业的“大块头”,这可是头一遭。消息一出来,国内外媒体和市场都炸了锅,大家都在猜欧盟到底想干嘛,中国企业又会怎么应对。 其实这件事的背景特别值得琢磨。欧盟制裁俄罗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俄乌冲突升级开始,能源贸易就成了“战场”。 欧盟本来就是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大客户之一,后来逐步限制进口,转而依赖中东、非洲甚至美洲的石油。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重要炼油中心,这几年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炼油企业的产能和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口业务也在不断扩展。 像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不仅自己能炼油,还能出口成品油,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合作。中石油香港公司则是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业务遍布全球。 这类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影响的不光是企业本身,还直接牵动着整个国际能源市场的神经。说到欧盟这次的理由,按照他们的公告,就是认为这些中国企业“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 尤其是在规避西方国家价格上限和支付限制方面动了“脑筋”。但其实从权威公开报道来看,目前中国企业的对俄石油贸易,完全是基于国际市场规则。 按合同正常运作。而且联合国和世界主要经济机构也没对中国的石油贸易活动下过类似的禁令。中国官方多次强调,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合法合规。 反对任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次欧盟的做法,其实引发了很多国家的担忧,大家都怕以后自己也会被无端莫名其妙地“拉黑”。 顺便说一句,这次事件其实和近期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变化也有很大关系。比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一直不稳,非洲一些产油国因为内乱产能起伏,欧美自己又在强调能源转型。 导致传统能源贸易的路径被不断“打乱重塑”。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全球成品油出口的新兴力量。 欧盟这次突然“动刀”,也许是希望通过压力让中国企业调整对俄贸易,但这效果能不能达成,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说到底,国际贸易本来就是你来我往的“大棋局”,谁都想多争取点话语权。欧盟这次把中国大型炼油企业和贸易商拉进制裁名单,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意外。 但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种“意外”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对中国企业来说,既然已经见过风浪,该怎么走自己的路,心里自然有数。 国际社会也都在看,未来的能源市场会不会因为这种操作发生啥新变化,大家都得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欧盟首次制裁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我商务部回应 2025-10-23 20:27·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