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

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的,中国则是国家控制资本,资本听国家的。这是没错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何中国能够做大让资本听命于国家的。   2025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不讳:中国的问题不是太少,而是我们的问题太多。   他说得很清楚:中国的制度设计,是让国家骑在资本头上,而美国,是资本把国家踩在脚下。   这话虽然刺耳,但美国人自己听得津津有味。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被自己的制度折磨得够久了。   总统换了三届,问题一个没少;国会吵了十年,一条高速公路还在审批中;债务突破40万亿,联邦政府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基础设施法案。   所有人都明白,美国的政府已经不是一个能干活的政府,而是一个被资本“肢解”的符号。   更讽刺的是,这种“肢解”并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制度自带的。三权分立,从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互相牵制。   但几十年前设计出来的“笼子”,原本是为了防止独裁,如今却锁死了任何有效的治理。   结果就是,资本趁机坐上了宝座,把这个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看看2025年的现实: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控制了全国超过40%的财富;   旧金山的桥梁因资金短缺濒临坍塌,洛杉矶的地铁建设被环保组织和投资方拉扯得进退两难;   总统为了一个预算案连着关门三次,华尔街却在派息狂欢。谁还能说,这是人民做主的国家?   于是,美国的学者开始换个角度看中国。他们发现,中国没有三权分立,但国家说干什么就干什么;   中国没有资本自由,但资本增长得比谁都快,更重要的是,国家说停它就停,说调它就调。   这种“国家控资本”的模式,在他们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中国相信,权力是可以用来思考、判断和决策的,不是用来压榨、剥夺和腐败的。正因为信任权力,所以我们敢放权给国家,让它去治理资本。   这和美国的逻辑完全相反。美国出发点是“权力必然腐败”,所以拼命削弱政府,用法律把它绑起来,结果就是,政府被绑住了,资本却自由了。   权力被驯服,资本就开始驯服一切。这个逻辑,理查德·沃尔夫在今年的一次访谈中总结得很清楚:   我们之所以害怕中国,是因为它不玩我们的规则,而且它的规则比我们的更有效。   沃尔夫不是一个普通的学者,他是美国左翼经济学的旗帜人物。他的观察,不仅刺中了美国制度的软肋,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制度越来越有吸引力。   在他看来,中国的制度不是独裁,而是设计得更有目的性和效率性。这个国家不像美国那样,把政府当敌人,而是把政府当成“调控者”,在资本与人民之间提供平衡。   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可问题是,这种“特色”居然能解决美国解决不了的问题。更要命的是,它还越来越有效。   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芯片大战、人工智能竞赛或新能源角力,而是一个根本性的制度较量。谁能更好地管控资本,谁就能赢得未来。   而这个“管控”,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制度的底色。美国的制度底色是怀疑权力,中国的制度底色是信任权力。   信任的前提,是文化,是哲学,是几千年政治传统的沉淀。汉武帝的盐铁专营不是偶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收编资本”的成功试验。   它比马克思早了两千年,却和马克思有着惊人的一致。   这就引出一个更有趣的问题:马克思的思想,到底是不是中国的“出口转内销”?   我们不敢断言,但我们可以肯定一点,中国的制度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完美契合。   所以,美国人羡慕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控盘力”,更是那种制度背后的自信和逻辑闭环。   他们看得出,中国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腐败”,而是一种调和、一种权衡、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力。   国家不再是问题制造者,而是问题解决者。资本不再是主人,而是工具。   这才是让美国真正焦虑的地方。他们知道,中国的制度不是偶然成功,而是必然成功。而他们的制度,不是暂时卡壳,而是结构性失灵。   当年冷战,美国靠制度赢了苏联;今天新冷战,他们却眼睁睁看着中国,把他们曾经用来赢的那套制度,一点点地反过来击败他们。谁说历史没有讽刺?   所以,中国能让资本听命于国家,不是靠强硬,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制度的自信、文化的厚度和治理的能力。而这些,是美国永远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