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彻底决裂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

彻底决裂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强能源合作并建立新的供应体系,她强调,要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说起来,欧盟这个决定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你可能不知道,欧盟在太阳能板、稀土这些清洁能源的关键材料上,对中国依赖程度超过75%,疫情那会儿供应链说断就断,加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让欧盟深刻意识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所以现在欧盟的能源棋局分三条线布局:东边拉着乌克兰搞电网互联,南边和澳大利亚合作搞氢能,中间则开辟哈萨克斯坦的油气通道,这套组合拳打得很有章法,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话说回来,找新伙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乌克兰的电网确实在与欧盟对接,而且该国丰富的农业废弃物可以用来开发生物质能源,澳大利亚阳光充足,地盘又大,确实是搞氢能的好地方,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储量全球第二,也急着要找新的出口通道。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哈萨克斯坦的运输线路还不完善,澳大利亚的氢能技术要大规模商业化还得等些时日,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在冲突中受损严重,欧盟这波操作,好比在高速行驶时换轮胎,既要稳又要快,难度不小。   这场能源变局背后,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趋势:过去我们追求的是“怎么便宜怎么来”,现在大家更看重“怎么安全怎么来”,全球化了三十年的供应链,正在被地缘政治重新塑造。   对中国来说,短期看可能会失去部分欧洲市场,但这未必是坏事,这反而可能倒逼中国新能源产业升级,从“制造大国”迈向“技术强国”。   再说了,中国在中东、非洲的能源合作也在深化,世界能源格局正在从“一家独大”走向“多方并立”。   说实话,欧盟这个能源转型计划雄心勃勃,但实施起来挑战重重,既要保证能源安全,又要实现碳中和,这个平衡术不好演。   新建供应链意味着成本上升,这些额外成本最终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欧洲企业能不能承受?这些都是未知数。   有专家预测,未来可能会形成几个区域性能源圈,各自围绕主要经济体构建供应链,这种“有限全球化”或许会成为新常态。   冯德莱恩这番表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世界,完全的能源自给自足可能吗?有必要吗?   欧盟追求能源安全完全可以理解,但关键是怎么定义“安全”,是关起门来自己搞,还是在相互合作中保持足够的应变能力?历史告诉我们,完全自给自足代价太高,而过度依赖又太危险。   也许,更好的出路是建立一个更有韧性的能源网络,就像互联网,某个节点出问题,整个系统照样运转。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个提醒,也是个机会,提醒我们不能总停留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机会在于可以借此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我们也要在核聚变、储能技术等下一代能源技术上提前布局。   说实话,在能源这个问题上,各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队友,健康的竞争能推动技术进步,必要的合作才能确保全球碳中和目标不被地缘政治割裂。   说白了,真正的能源自主,不是不跟别人来往,而是有足够的选择权和应变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课题: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构建既安全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这场能源大戏才刚刚开幕,它的结局,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