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

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可万万没料到,印尼也相当强硬,压根不拿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 事情的由头很简单,雅加达拿下了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举办权,各国运动员都报了名,以色列那边来了6个人,里头还藏着个宝贝:东京奥运会男子自由操金牌得主多尔戈皮亚特,这可是能给赛事添彩的人物。 但印尼政府直接把签证给拒了,理由没明说,懂的都懂。 印尼拒签的底气来自扎根国内的民意根基。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87%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支持巴勒斯坦独立是刻在印尼外交基因里的传统,从建国起就没跟以色列建交,宪法里都藏着对巴勒斯坦事业的背书。 2024年10月的民调摆得明明白白,72%的印尼人都站在政府这边,街头的抗议标语和宗教团体的声援,把“拒签”变成了凝聚民心的加分项。 对印尼政府来说,得罪国际奥委会顶多丢点赛事承办权,但要是向以色列低头,丢的可是执政的民意基础,这笔政治账再清楚不过。 更何况这不是印尼第一次这么干,2023年就因为拒绝以色列队参加U20世界杯,被国际足联剥夺主办权,直接赔了4.7亿美元,有过前车之鉴还敢再犯,显然早把代价掂量透了。 更关键的是,印尼算准了国际奥委会管不了“现在”。签证发放是主权国家的核心权力,这一点连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都没辙,以色列从赛事方闹到国际体联,再到仲裁法庭,最后只拿到“无权干涉”的答复。 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已经在雅加达开锣,场馆砸了近8000万美元,周边餐饮民宿早就预热待客,真要中途叫停,损失的不光是印尼,还有国际体联的商业信誉和转播合同。 国际奥委会能做的,无非是拿“未来”撒气,取消2036年申奥对话,叫停2030年青年奥运会筹备,警告全球体育组织别去印尼办赛。 可这些制裁都是远期影响,对正在进行的赛事毫无办法,就像挥舞着拳头却打在棉花上,印尼自然能沉住气。 国际奥委会的“双重标准”更是让其制裁显得底气不足,这恰恰被印尼看得通透。嘴上喊着“体育中立”“运动员无辜”,转头就搞起了看人下菜碟。 俄罗斯运动员因为国际冲突被剥夺国家名义参赛资格,可以色列就算被国际法院指出在加沙有“种族灭绝嫌疑”,运动员照样能以国家名义拿奖牌,连句批评都没有。 2019年马来西亚拒签以色列运动员,奥委会只敢口头警告,到了印尼这儿就直接“全面封杀”,这不就是典型的“柿子专挑软的捏”。 回溯历史更讽刺,1980年美国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1984年苏联组团抵制洛杉矶奥运,两大国把体育当政治工具,奥委会当时连屁都不敢放,如今却对着印尼耍威风,这种双重标准谁看不明白。印尼体育部长那句“国家利益优先于国际体育规则”,说白了就是戳破了这种虚伪。 印尼甚至早就为“被封杀”做了后手准备。总统普拉博沃之前就在东南亚体育峰会上提议搞“东南亚体育联盟”,想减少对奥委会体系的依赖,把区域赛事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国内还有办了几十年的“全国体育周”,每年能吸引几十万运动员参加,就算没国际赛事,国内体育氛围照样能维持。 这次制裁反而可能倒逼国内体育体制改革,之前国家体育委员会和奥委会职能重叠扯皮几十年,现在借着压力推动整合,说不定还能把搁置的100个社区健身中心项目落地,算下来未必全是亏空。 国际奥委会以为封杀能逼印尼服软,却忘了印尼算的是“政治账”而非“体育账”。对印尼来说,未来十年10亿美元的赛事损失,换的是国内民众的拥护和外交立场的坚定,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而奥委会看似维护了规则,实则暴露了自己的权力边界——管不了主权内政,治不了大国霸权,只能对中小国家耀武扬威。 所谓的“封杀”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威慑,印尼偏偏不吃这一套,因为它早就看清了:奥委会的规则是块橡皮泥,而民心和主权才是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