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1年,一支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

1951年,一支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师长黄朝天见状,却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这事儿发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后期,那会儿志愿军主力已经连续打了快俩月硬仗。战士们的子弹袋子都瘪了一半,好多人枪里就剩二十来发子弹,身上的棉衣也磨出了破洞,脸上全是硝烟和泥土。彭老总一看这情况,赶紧下了撤退命令,让大部队往后方转移休整。   黄朝天带着58师往回撤的时候,走到华川附近的山坳里,突然发现前面山头的树木全被烧得焦黑,地上还散落着美军的罐头盒子——这明显是美军刚经过的痕迹。他赶紧掏出地图蹲在石头上比对,手指顺着华川的位置一划,后背瞬间就冒了冷汗。   华川是个交通要道,左边通着志愿军主力撤退的路线,右边是美军的必经之路,要是让美军先占了这儿,十几万志愿军就成了瓮里的鳖。可按上头的命令,他们得赶紧往回撤,不能在这儿耽误。   黄朝天摸出烟袋锅子抽了两口,烟丝烧得“滋滋”响,他把烟锅往石头上一磕,突然站起身:“不撤了,就在这儿打阻击!”   身边的参谋一听,手里的望远镜都差点掉地上,急着说:“师长,这是违抗命令啊!”   当时58师满打满算就九千多号人,有一半战士的步枪还是老式的“水连珠”,子弹更是凑不齐三十发。可对面的美军足足有三万多人,坦克像铁疙瘩似的排成队,飞机在天上“嗡嗡”转,炮弹一炸就能掀翻半座小山。   师党委开会的时候,有人急得拍了桌子:“这仗没法打!抗命要掉脑袋的!”   黄朝天也拍了桌子,声音比他还大:“掉脑袋就掉我一个的!丢了华川,十几万战友的命怎么办?”他指着地图上的华川:“这儿就是咱们的生死线,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战士们一听要留下打阻击,没人喊苦喊累,赶紧在山高林密的地方挖工事。有的用刺刀刨土,有的搬石头垒掩体,手指磨出血泡也不停。   白天美军凭着火力猛冲,坦克炮把山坡炸得坑坑洼洼,志愿军就躲在坑道里,等美军靠近了再突然冒出来放冷枪。到了晚上,黄朝天又组织“夜袭队”,战士们摸黑摸到美军阵地,专炸他们的弹药库和坦克履带。   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急得直骂娘,派飞机炸了三天三夜,把山头炸得寸草不生,可志愿军还是像钉子似的扎在那儿,愣是没让他们往前多走一步。   这场仗一打就是十三天。战士们的干粮早就啃光了,只能在阵地周围挖野菜、摘野果煮水喝,有的战士饿得头晕眼花,端枪的手都在抖,可还是死死盯着山下的美军。有个山头被美军炸平了三次,幸存的战士就用战友的尸体堆成掩体,继续向美军射击。   最后统计的时候,58师牺牲了两千七百多兄弟,但也让美军付出了七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十三天时间才往前挪了八公里。   等到援军赶来的时候,黄朝天的眼睛熬得像充血的兔子,脸上全是灰,他带着残部撤出阵地时,回头看了眼满是弹坑的山头,突然咧嘴笑了——这仗,他们守住了。   这一仗不仅保住了华川这个交通枢纽,更给志愿军主力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后来彭老总专门发电报表扬58师,说要是没这场阻击战,整个东线的志愿军都得被美军包了饺子。   黄朝天拿着电报的时候,手都在抖,他把电报念给幸存的战士听,大家伙儿虽然脸上都是伤,可一个个都挺直了腰杆——他们的牺牲,值了!   有意思的是,那会儿朝鲜战场上还有一场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一东一西,像两把铁锁牢牢卡住了美军的进攻势头。黄朝天这位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老战士,用一场“抗命”的战斗,硬生生改变了战场的走向。   现在再回头看,那些留在华川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大部队铺出了一条生路。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那座布满弹坑的山头,永远记着他们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