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8年,王树声大将正在机关食堂就餐,见一战士连打五份饭,王树声好奇上前询问,

1968年,王树声大将正在机关食堂就餐,见一战士连打五份饭,王树声好奇上前询问,小战士一脸惊恐,小声地说:“别管!小心引火上身。” 王树声1905年5月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地主家庭,早年父亲去世,母亲也很快离世,他由兄长照顾长大。从小接受教育,十四岁进小学堂,毕业后在当地小学当教员。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他接触到进步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农民运动。 1927年,王树声参加黄麻起义,领导农民暴动,建立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他组织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逐步扩大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创建中,他指挥部队对抗国民党军队,巩固红色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副师长兼第31团团长,后来升为第11师师长、第4军军长、第4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 他参与指挥多次反围剿作战,率部转移到川陕地区,建立新根据地。西路军时期,任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指挥部队穿越沙漠,完成战略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他组织部队开辟抗日根据地,指挥游击战,打击日伪军。部队在太行山区开展生产自救,扩大抗日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1纵队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参加中原突围,解放大别山地区,建立解放区政权。 1947年,返回大别山,重建根据地,支持主力部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负责军械装备建设。1959年,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领导军事科学研究。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参与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推动军事理论发展。王树声一生注重基层,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战士生活。他早年经历让他明白群众力量重要,始终保持与战士一致作风。 1968年春天,北京军事科学院食堂,王树声端着铝饭盒排队打饭,看到一个战士一次打五份饭菜。他上前询问,战士低声提醒别管。第二天,王树声又到食堂观察,看到战士重复打多份饭菜。第三天,王树声继续观察,确认战士打的饭菜是为师级干部送去办公室的。 当天下午在党委会上,王树声提出问题,指出干部躲在办公室吃小灶脱离战士。 他要求所有干部到食堂排队打饭,使用部队统一餐具,收走办公室的特殊餐具。党委会后,军事科学院执行新规定,干部开始到食堂排队打饭。战士不再多打饭菜,食堂秩序井然。 王树声通过这件事强调官兵一致原则。他过去在鄂豫皖根据地,曾处理过类似问题,比如团长开小灶被他纠正。这次行动让大家看到领导作风的重要性,避免脱离群众。 王树声较真作风源于早年革命经历,他总说职权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这件事反映出王树声对部队风气的关注。他不让干部摆谱,坚持大家同吃一锅饭。规定实施后,食堂成为官兵交流地方,大家都用一样餐具。战士们觉得公平,王树声也经常去食堂检查,确保执行到位。 王树声的举动影响了军事科学院氛围。干部们意识到脱离战士的危害,开始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这件事虽小,却体现了革命传统。王树声用实际行动维护部队纪律,提醒大家不忘初心。 王树声坚持原则,在住房上三次拒绝组织分配。第一次,看中玉渊潭边地界,听说要拆老百姓房子,他不同意。第二次,相中故宫筒子河畔四合院,听说原主是少数民族人士,他说不能坏民族团结。第三次,选中北京饭店旁边宅子,发现是民主党派旧办公楼,他不愿抢别人地方。到去世还住50年代旧平房。 1972年冬天,王树声大儿子结婚,新房用部队木板床和军被。警卫员借来两把金丝绒椅子,王树声发现后命令归还。新娘用陪嫁樟木箱当凳子,婚礼简朴完成。外宾礼品他登记上交公家。小女儿望着洋娃娃,他说这些属于人民财产。 粮票布票紧缺时期,他家粮本从不多领一粒米。一次司机开车买老母鸡,他记下里程,按标准付钱给财务科。晚年住院,王树声与医护交谈,强调工资用于百姓事务。 1974年1月,王树声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叮嘱结清住院费,避免占公家便宜。 主治大夫说从未见如此严谨病人。军事科学院食堂墙上标语保留,打饭队伍整齐。王树声一生刚正不阿,早年大义灭亲,亲手处理仗势欺人舅舅,绑他游街。后来亲戚托关系进城当干部,他拒绝,说职权不是开后门。 王树声推动军械建设和军事研究,留下宝贵遗产。他的作风影响后辈,部队中流传他故事。逝世后,人们缅怀他贡献,视他为革命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