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满大街流浪汉的根源就是美国的房产税制度,在美国你买了房房子是你的不假,房屋产权永久也不假,但你每年都得交一大笔房产税,一旦你收入减少无力负担房产税,政府会立即把你房子拍卖了,然后你就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的房产税制度,既不是联邦政府的“大锅饭”,也不是全国一盘棋,而是一套千人千面的地方游戏,各地政府将这项税收视为命脉,学区、郡、市分而食之,每年春秋,地方财政拿出预算单,算算今年要修多少路、养多少老师、买多少消防车,再对着辖区房产总值一除,税率就此敲定,房价飞涨时,税率或许微降,但账单上的金额总是有增无减,房产税成为地方社区教育和公共服务的“血液”,没有它,学校和消防队都要断粮。 不同州的房产税,差距可以令人咋舌,新泽西税率能飙到2%以上,夏威夷则低到只有零点几,两套同样价值的房子,税单相差五六倍,评估价也不是房主自己说了算,地方评估师参考周边成交价、房龄、面积,甚至重建成本,遇到房价虚高时,税单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人发现,房屋明明卖不到那个价,却要按更高的评估值交税,每年房产税账单,成了许多家庭挥之不去的压力源。 房产税的刚性让人始终无法高枕无忧,无论收入如何变化,这笔钱都得按时交齐,对收入稳定的人来说,也许不过是一笔常规支出,但对于那些遭遇失业、患病或收入波动频繁的人,这张税单就像一块随时可能压垮生活的石头,美国的零工经济盛行,许多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牢靠的工会保障,只要经济稍有风吹草动,最先扛不住的往往就是房产税。 当房产税无法按时缴纳,故事便进入倒计时,最早是滞纳金和利息的累积,拖得越久,要补的钱越多,宽限期一过,地方政府启动拍卖程序,房屋贴上公告,等待新主人出现,拖欠房产税的债务优先级甚至超过房贷,即便房子还有贷款没还清,拍卖所得也得先还房产税,剩下的才轮到银行,许多家庭辛苦还清贷款,却因为一笔税款失去栖身之所。 美国房产税制度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差异明显,退休老人原本以为有了房子可以安享晚年,却发现固定收入难以覆盖逐年上涨的房产税,许多老人不得不卖掉住了一辈子的家,甚至沦为流浪街头,低收入家庭、工薪族和从事零工的人,也容易在经济波动中陷入困境,一次失业或突发疾病,便足以让房产税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种族与阶层问题也被房产税进一步放大,非洲裔和拉丁裔本就财富积累薄弱,房产税使得他们更难拥有和保住房产,数据显示,这两个群体在美国无家可归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人口占比,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在房产税的催化下,更加难以逆转,许多人因房产税失去房子后,失去了固定住址,随之而来的,是信用破产、工作难寻,生活陷入难以自拔的循环。 房产税的评估和征收,并非没有救济通道,许多州为老人、残疾人、退伍军人等提供减免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门槛较高,需要主动申请,还要提交复杂的证明材料,很多人不了解流程,或者被繁琐的手续拦在门外,即便申请成功,减免额度也有限,面对高房价地区的沉重税负,杯水车薪,联邦政府设定的州税抵扣上限,在高税率州更让人感到无力。 美国住房援助体系覆盖范围狭窄,等待住房券的队伍长得望不到头,地方政府对房产税的依赖早已形成路径依赖,即使明知有人会因缴不起税而失去住房,地方政府也难以轻易放松追缴,公共服务必须运转,老师要发工资,救护车要加油,财政压力最终传导给每一个房主。 医疗费用同样是房产税危机背后的“隐形杀手”,美国数千万没有医保的人,一场大病可能花光多年的积蓄,医疗账单和房产税账单一起飞来,许多人根本无力招架,房产税本身只是引发危机的一根导火索,背后是储蓄率低、失业保障不足和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从公共政策角度,房产税有其积极意义,它保证了社区教育和基础设施的稳定资金来源,好的学区、干净的街道、及时的消防服务,都仰仗这笔税收,然而,这一制度也有冰冷的一面,对缺乏稳定收入或者遭遇意外变故的人来说,房产税成为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不仅威胁个人安居,更加剧社会分层。 房产税制度预设了所有业主都能持续拥有支付能力,却忽略了现实生活的脆弱性,一次家庭变故就可能让多年努力化为乌有,许多人以为买房获得了永久产权,实际上这份“永久”需要用每年的税款不断续期,只要断供,所谓的产权就随时可能消失。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炒房不如炒股,交了229年房产税的美国人:“我总在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