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有外国记者问韩国总统李在明,中国若武统台湾你帮不帮?李在明笑着说,那是别人的家务

有外国记者问韩国总统李在明,中国若武统台湾你帮不帮?李在明笑着说,那是别人的家务事,我只说一声谢谢就好了。李在明确实是比尹锡悦聪明,他在走两边都讨好的策略。1、对中国他要经济,2、对美国他要安全,3、对国内他要选票,这3点就是他上台执政的宗旨。 就说尹锡悦,上台后完全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当时美国正想在朝鲜半岛加码,他立马点头让美国核潜艇停进釜山港。 这步棋一落,不仅把朝鲜惹毛了,试射导弹的频率直接翻倍,韩国民众半夜都能收到防空警报;还把中国的底线踩了,要知道釜山港是中韩贸易的重要枢纽,美国核潜艇在这,等于盯着中国的海上通道。 令人无语的是,他硬要凑美国“芯片围堵”的热闹,非要跟着美国搞所谓的“K-半导体霸权”计划,结果把自己坑得不轻。 为了配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三星被迫把德州工厂搞成“技术隔离”,研发团队被拆得七零八落,首尔的研究院和美国奥斯汀的生产基地隔着4小时时差,协同起来漏洞百出。 2023年第四季度的芯片良品率直接掉了12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目,实打实的钱袋子缩水。 并且为了换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豁免权,硬是要在电动车电池矿产上跟中国脱钩,结果2023年正极材料进口成本一下涨了47%,把靠汽车产业吃饭的蔚山工人全得罪了,原本支持保守阵营的选票直接跑了。 这还不算完,尹锡悦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以为能换来安全,结果美国给的“杀伤链系统”根本不好使,因为人家压根不开放火控代码,实际拦截效能连吹的40%都不到,等于花大价钱买了个摆设。 经济上也是一团糟,跟着美国对中国搞小动作,韩华海洋的子公司立马被中方列入制裁清单,韩国造船业差点断了零件供应,才8天就赶紧低头找中国谈,那点硬气瞬间没了踪影。 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物价涨得飞快,民生法案推不动,尹锡悦的支持率一路跌到17%,创下就任以来的新低,不支持率反倒冲到74%,执政党支持率也跟着跌到29%的历史低谷,简直是执政生涯的滑铁卢。 李在明就精明多了,他一早就看清韩国“夹在两块磨石之间”的处境,知道跟中国对抗没好果子吃。 韩国的汽车、半导体全靠中国市场和材料供应,一旦中方卡脖子,韩企要么外迁要么裁员,根本扛不住。 之前有几家韩企被列入中方黑名单,企业负责人急得天天找政府求情,这场景李在明记在心里。 所以他对着中国把姿态放得很稳,嘴上不说漂亮话,但行动上绝不踩红线,就是为了保住中韩经贸这条命脉。 对美国,李在明也不硬刚,嘴上喊着“韩国始终是美国的忠实朋友”,实际算盘打得很精。 美国要他签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还催着任内必须落实,他表面应付着,暗地里跟国内企业家通气,警惕重蹈1997年金融危机的覆辙。 知道美国吃安全牌,就把国防预算从GDP的2.3%提到3.5%,给足对方面子,却不真的跟着美国搞对华脱钩,这种分寸感拿捏得相当到位。 他甚至公开说要当“中美桥梁”,借着APEC会议的机会撮合中美沟通,既给了美国台阶,又讨好了中国,还能给自己赚政治资本。 对内,李在明更是把选票看得明明白白。尹锡悦搞的半导体用地征收,把补偿压到市场价的60%,逼得京畿道龙仁市万人上街抗议,这种得罪人的事李在明坚决不碰。 他一门心思喊着“推动经济重回正轨”,盯着企业的难处和民众的焦虑,毕竟老百姓不在乎什么“霸权计划”,只关心晚上会不会被防空警报吵醒,工资能不能跟上物价涨幅。 他上台后没搞什么激进政策,就安安稳稳搞平衡,让韩国从尹锡悦时期的紧张氛围里松了口气,民众不用天天提心吊胆,自然愿意给他投票。 现在看,李在明的支持率能往上走,根本不是靠运气。他没像尹锡悦那样把韩国绑在美国战车上,而是在大国之间找平衡,对中国保经济,对美国保安全,所有动作都围着国内选票转。 虽然半岛的根本问题没解决,但至少老百姓的日子踏实了,不用一边担心导弹飞过头顶,一边看着钱包缩水。 李在明的聪明,本质上是看懂了韩国的命门,小国在大国博弈里根本没资本选边站,硬要站队只会被当棋子牺牲掉。 他不搞虚头巴脑的战略口号,只抓经济、安全、民生这三个实在的东西,把老百姓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这种在夹缝里找实惠的思路,远比尹锡悦那种“抱大腿换安全”的糊涂账清醒得多。 说到底,国家治理拼的不是跟谁站得近,而是能不能让自己的国民过得安稳,这才是所有执政者最该守住的根本,也是在复杂格局里走得稳、走得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