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万万没想到, 居然预判翻车了! 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初步共识,关税延期、稀土贸易等核心议题定调,击碎欧美“中美持续对抗”预判,欧盟成最大输家。 说起来美国这次预判翻车,根本不是意外,全是被自家经济逼的。10月25日吉隆坡那场长达五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美方牵头人从对华强硬的卢特尼克换成了财长贝森特,这人事变动里藏着大玄机——贝森特自己就是个豆农,比谁都清楚美国农业州的窘境。2025年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后,中西部农场主库存堆得快发霉,价格跌得底朝天,这些人的选票对特朗普团队至关重要,不解决大豆问题,农业州的支持就得飞了。更要命的是稀土,美国8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F-35战机、导弹芯片都离不了,中国6月加强出口管制后,美方急得四处找替代源,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矿场要投产至少得等三年,根本解不了近渴。之前放狠话要加征100%关税,不过是虚张声势,真落地了,美国消费者得为电子产品多掏三成钱,通胀压力能把白宫压垮。 中方的应对更是稳准狠,看似让步实则掌握主动权。李成钢在记者会上直言“美方立场强硬,中方维护利益坚定”,这话可不是场面话。美方一开始要稀土出口管制延期两年,中方咬死只给一年,最终定在2026年12月前暂缓执行,等于给美方设了个“观察期”。关税延期也不是全品类放开,而是精准覆盖高岭土、化学纯氧化镁等124项商品,既给美方制造业留了余地,又守住了国内产业防线。最妙的是回应策略,美方贝森特刚吹嘘“中方同意增购大豆”,中方只提“初步共识”,半句不透露具体额度,既没被美方绑上“让步”的标签,又给后续谈判留足了空间。这种张弛有度的博弈,比一味对抗高明多了。 欧盟这下是真成了冤大头,之前的算盘全落空了。这半年欧盟还在跟美国打贸易战,刚对美950亿欧元商品启动反制咨询,还想着借中美对抗坐收渔利——要是中美持续加税,欧盟的汽车、农产品就能趁机抢占双方市场。结果中美一握手,欧盟瞬间陷入两难:对美反制要是继续,美国说不定拿关税报复;要是收手,之前的强硬姿态全成了笑话。更亏的是战略资源领域,欧盟稀土依赖度不比美国低,本想跟着美国施压中国要“绿色通道”,现在中美先达成共识,中方的稀土配额自然优先满足美方需求,欧盟只能去抢剩下的残羹冷炙。德国汽车业已经急了,奔驰、宝马的新能源车型缺稀土组件,生产线都快停了,这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有人说这只是“暂时休战”,可恰恰是这休战暴露了真相:美国喊了半天“脱钩断链”,根本离不了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中方也能用精准回应打破外部围堵。吉隆坡磋商刚结束,道指期货涨了82点,离岸人民币收复7.05关口,全球投资者用脚投票,说明了“对抗没好处,合作有红利”的硬道理。反观欧盟,既没搭上中美合作的快车,又没解开和美国的贸易疙瘩,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最大输家,这就是押宝“对抗”的代价。 中美博弈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这次共识既是缓冲,也是警告——那些盼着两国交恶的势力,终究要被经济规律打脸。欧盟的教训摆在那,把经贸问题绑地缘政治的战车,最后只会砸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