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首相突然宣布: 2025年10月2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与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后,正式对外公布了总额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机制的首批潜在项目清单。 这份清单列出了21个战略性项目,软银、东芝、三菱重工等日本企业巨头纷纷登场,单个项目规模从3.5亿美元到惊人的1000亿美元不等。能源领域毫无疑问是重头戏,西屋电气的AP1000核反应堆项目和另一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各自扛起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大旗。 没人比高市早苗更清楚,这5500亿不是普通投资,是她押上政治前途的“投名状”。从去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开始,她就把“强化日美同盟”挂在嘴边,安倍遇刺后更是攥紧“安倍路线继承人”的招牌不放——可她心里门儿清,自己在党内根基浅,国会两院又都是“双少数”席位,不找美国当靠山,别说推进“防卫费提至GDP2%”的计划,能不能坐稳首相宝座都难说。这次特朗普一来,她直接把压箱底的投资清单拍出来,说白了就是用真金白银换美国一句“支持”,好堵住党内反对者的嘴。 那些看似主动登场的日本企业,其实没几个真心愿意当“冤大头”。软银孙正义去年还在公开吐槽“美国AI监管太苛刻,投资回报没保障”,今年却突然领了50亿美元的AI基建项目,背后没少受经济产业省的“敲打”——政府早就放话,不参与对美投资的企业,未来别想拿到国内新能源补贴。东芝更委屈,为了凑12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投资,硬生生砍掉了本土三个研发中心,连深耕十年的车载芯片团队都解散了,大阪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佐藤吐槽:“一边让我们‘守护日本技术’,一边逼着我们把钱投去美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最讽刺的是能源领域那两个千亿级项目,西屋电气的AP1000反应堆早有“前科”——2017年在美国佐治亚州建电站时,工期拖了8年,预算超支3倍,最后还是日本东芝掏了60亿美元填窟窿。这次又要砸1000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接烫手山芋”。日本国内本来就反对核电,福岛核事故后70%民众不支持重启核电站,高市早苗倒好,把国内不敢建的项目全搬到美国,还美其名曰“技术输出”,其实就是怕国内民众抗议,把麻烦甩到国外。 可老百姓不傻,这5500亿终究要从日本人口袋里掏。日本政府债务率早超过210%,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2025年GDP刚过4万亿美元,这5500亿相当于全民每人要多交44万日元(约合2.1万人民币)。东京银座的上班族山田最近连午餐都从定食换成了便利店饭团,“鸡蛋涨了30%,电费一个月多交2000日元,现在又要为政府的‘对美投资’买单,日子真没法过了”。中小企业更惨,大阪一家百年和服店老板铃木说,政府把补贴都倾向参与对美投资的大企业,他们申请个小额贷款都要等半年,“这哪是‘振兴经济’,分明是劫贫济富”。 高市早苗以为靠钱能绑住美国,却忘了美国的“交易型外交”从来只讲利益不讲情面。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日本也是靠着对美投资换“友好关系”,最后却被美元贬值坑得失去“二十年”;2018年特朗普又逼着日本签下“日美贸易协定”,让美国农产品零关税进入日本,搞垮了一大批日本农户。这次5500亿投进去,美国商务部早就放话“资金流向由美方全权决定”,要是未来日本想拿回投资,恐怕比登天还难。 说到底,高市早苗的这份投资清单,是用日本民众的血汗钱换自己的政治资本,用企业的未来换美国的“口头承诺”。可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终究撑不了多久——等民众的不满攒够了,企业的亏损曝出来,她靠美国堆起来的“政绩”,迟早会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