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勇波计划陪伴外婆“体验100种快乐”(受访者供图)
拜访卖“豌豆黄”的奶奶(受访者供图)
从节目编导到扎根泉州、专注拍摄老年群体的自媒体博主,30岁的陈勇波放下“大”镜头,拿起手机,与“宝藏长者”们成为忘年交。在他看来,这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次次汲取智慧的旅程——他希望用有温度的镜头,将长辈们经过岁月沉淀的生活智慧分享给更多人,搭建起一座连接代际沟通的桥梁。
□融媒体记者张雯实习生洪韦诗
回归家乡
让老一辈的精彩被看见
记者见到陈勇波时,他正在策划新一期的短视频内容,镜头依旧对准了中老年人,但这一次的主角他很熟悉,是母亲王女士。“我准备开一个新系列,就叫‘和53岁老妈勇闯自媒体。”谈及此事,他的笑容里满是期待。
今年刚满30岁的陈勇波是泉州惠安人,曾在央媒做过6年节目编导。去年9月,他辞职回到泉州,开始做起自媒体。特别的是,他的镜头没有刻意追逐喧嚣的潮流,而是转向那些被时光洗礼的普通长者:他寻访过泉州最后一位“侨批先生”,为赤脚跑马拉松的“老顽童”定格撞线瞬间,还计划陪伴外婆“体验100种快乐”。
一名职业编导,为何将目光聚焦于家乡的老年群体?他说,自己原本就和老人“玩得来”,回来后更是被家乡的老人感动,感觉他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亲切,愿意将一生的故事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与他分享。“人们总说来日方长,但爷爷奶奶们的精彩,值得现在就被看见,我想成为记录者和传递者,把这份宝藏分享给更多人。”陈勇波表示。
真诚以待
用家常话敲开长辈心门
“阿公阿嬷,您家这沙茶面馆的名字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呀?”泉州古城巷子里,陈勇波用一句家常的问候,自然地与店主夫妻攀谈起来——这是他镜头下最寻常的一幕,没有生硬的采访问答,只是顺着老人的生活闲聊,仿佛祖孙间的家常话。
在陈勇波看来,和老一辈打交道没什么技巧可言,归根结底不过是“真诚”二字。“老人家的心思纯粹,是不是真心想跟他们聊天,他们一眼就能分清。”陈勇波坦言,他的拍摄方式很简单,一个人、一台手机,与老人并排坐着闲聊,只在故事的精彩处稍作引导。正是这份尊重与耐心,让这些素昧平生的长者卸下防备,与他成为忘年交。
双向治愈
在陪伴中汲取人生智慧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陈勇波一一探望了他镜头下的爷爷奶奶们。他的到访让老人十分开心,仿佛自家孩子归家,嘘寒问暖间满是疼爱。面对感谢,他却笑着摆手:“其实,真正该说感谢的是我。”在他看来,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感悟,老人们分享的人生智慧,虽然大多质朴简单,却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真谛。
这些智慧,成了他人生路上的点点星光。“侨批爷爷”赠予的“择一事,终一生”,让他对自己的专业与事业多了一份笃定与坚守;因“催婚”而烦恼时,卖土笋冻的阿婆一句“自己喜欢最重要”,点醒了他内心的方向;而赤脚跑马拉松的老人,更是用“助人先强己”的朴素道理,为他注入了前行的力量。在这些叮咛与嘱咐中,他听得最多的,还是那句闽南人平淡却隽永的箴言——人生,开心就好。
如今,陈勇波的视频仍在更新。镜头里,既有熟悉亲切的“老演员”,也不断涌现着可爱的“新面孔”。未来,他将继续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寻访泉州乃至八闽大地的“宝藏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