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久的老张在旧货市场转了一下午,看中了一辆英国产的凤头自行车,和车主经过讨价还价,最终3500把车推回家。 听车主说这是40年代的老物件,老张特意上网查了查,同年代同型号的凤头车市场价得两万出头,这波确实捡着漏了。我年轻时候在自行车厂干过,对这种老洋车有点了解——英国Raleigh(凤头)在上世纪可是国际大牌,尤其40年代的锰钢车架,皮实得很。这车设计也有意思,前灯靠脚蹬摩擦发电,大梁下还挂着打气筒,搁现在看土得可爱,可放当时绝对是“科技与狠活”。 不过老张说骑着中轴有点旷,我倒不意外。老车零件老化是通病,尤其是这种进口车,中轴型号特殊,现在想配新的确实难。但话说回来,收藏老物件图的不就是这份“岁月感”么?咱们这代人,对老自行车的感情深着呢。当年谁家有辆凤头,那可是能在胡同里转三圈的“门面”。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花几千块买辆旧车不值,可对老张这种刚退休的,摆弄老物件既是回忆青春,也是给生活添点“活历史”。 就是提醒一句,收藏老车可得先确认年份和车况。像这种40年代的凤头,车架号、钢印都有讲究,别光听卖家说“老物件”就下手。老张这次算运气好,捡了个大漏,咱们看着也跟着高兴——毕竟,老物件里藏着的故事,可比新东西有滋味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