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阳]原子弹的原理早就已经公开,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依旧造不出原子弹?说句难

[太阳]原子弹的原理早就已经公开,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依旧造不出原子弹?说句难听的,不光造不出来,就连朝鲜造出来的原子弹,都只能算个脏弹。   想造原子弹,先得拿到合格燃料,铀-235纯度需达到90%以上,可天然铀矿里,铀-235仅占0.7%,剩下的全是没用的铀-238,这就像在一堆沙子里筛选黄金,难度却远超想象。   若用传统的气体扩散法,得先把铀变成腐蚀性极强的六氟化铀气体,再让它穿过成千上万层特制滤膜,靠同位素重量差异分离。   美国曼哈顿计划时,光是橡树岭的提纯工厂就占地数平方公里,耗掉的电力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全年用量,两年才产出够造一颗原子弹的材料。   就算换更先进的离心机法,挑战也没减少,离心机需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旋转,轴承精度差一丝就会瞬间报废,外壳还得耐住六氟化铀的腐蚀。   更别提另一种燃料钚-239,根本没法从矿石里直接挖,必须先建核反应堆,用铀-238“养”出钚,再从高放射性的乏燃料里分离,印度早年建钚分离厂时,就因操作失误导致放射泄漏,清理了整整五年才恢复,足见其凶险。   别以为有了材料就能拼出原子弹,它更像一场工业体系大考,从铀矿开采的专用设备,到离心机的精密轴承,再到原子弹外壳的特种合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曾有小国尝试“凑零件”造核装置,结果因为离心机转速不稳定,铀-235纯度始终卡在60%,链式反应刚启动就“熄火”,最终只炸出个“大烟花”,当量还不如常规炸药。 更考验技术的是核心设计,枪式设计看似简单,却只能用铀燃料,内爆式能兼容钚燃料,能量利用率更高,但要求32个起爆器在微秒级时间内同步点火,误差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秒。   就像让32个人同时按下秒表,且指针完全重合,二战时德国核团队就是因为算错临界质量,加上工业资源分散,最后连原子弹的影子都没摸到。 造原子弹从来不是小成本项目,而是烧钱的无底洞,美国1942年启动的曼哈顿计划,四年花了20亿美元,换算到现在相当于数百亿美元,还动员了13万人参与。   印度从60年代搞核研究,到1974年首次核试验,24年里投入的资金占了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期间还得花钱养着上千名科学家反复试验。   就算到了2023年,核项目的烧钱速度依旧惊人,全球核支出达914亿美元,印度一年就得花27亿,巴基斯坦花10亿。   要知道,巴基斯坦当年人均GDP才1500美元,这些钱足够建上百所医院、上千所学校,对经济薄弱的国家来说,一旦踏上核项目,就像骑上了停不下来的过山车,中途放弃会前功尽弃,继续下去又会拖垮民生,两难至极。   原子弹的研发,说到底是人才战,它需要物理学家计算临界质量,化学家处理核材料,冶金专家研发耐高温外壳,工程师设计起爆系统,每个领域都得是顶尖人才,还得经过严格的保密培训。   可现实是,发达国家凭借高薪、科研设备和生活条件,轻松就能吸引全球核人才,而贫困国家往往培养一个,流失一个,好不容易教会的科学家,转头就被欧美实验室挖走,连稳定的科研团队都组建不起来,何谈造原子弹? 就算前面四道关都闯过,还有最后一道国际坎,1968年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把国家分成有核国和无核国,明确禁止核技术扩散,191个签约国受此约束,国际原子能机构还会定期核查,一旦发现可疑铀浓缩活动,就可能触发制裁。   伊朗就是典型例子,2000年代建纳坦兹铀浓缩厂,结果被震网病毒破坏数千台离心机,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制裁,石油出口受限、海外资产冻结,GDP大幅缩水。   就算有些国家没签NPT,也会面临国际社会的孤立,朝鲜虽进行了六次核试验,但核武器精度差、导弹失败率高,还得承受长期经济封锁,日子并不好过。   说到底,原子弹的原理公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门槛藏在材料、工业、资金、人才和国际规则的层层壁垒里,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与其耗费国力啃硬骨头造原子弹,不如把资源用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上,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98
用户17xxx98 2
2025-10-30 13:49
朝鲜没核武早被美韩制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