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即便看穿了中国科技井喷的真相,美国也只能无可奈何…… 杭州西子洁能车间,00后

即便看穿了中国科技井喷的真相,美国也只能无可奈何…… 杭州西子洁能车间,00后焊工逯佳佳在全神贯注中完成了又一道完美的焊缝,21岁本该是爱漂亮、爱玩的年纪,她却选择扎根车间。 在很多人印象里,工厂就是“累、脏、苦”,可在杭州,有一个叫逯佳佳的00后女孩,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站在焊花旁边,她觉得这不是受苦,而是“很酷”。 她从进厂实习开始,一步步学设备、练工艺、盯安全标准,再慢慢承担更复杂的焊接任务,短短几年,她已经成了别人遇到问题会来请教的技术骨干。 这不是特例,而是中国年轻人就业观正在发生的明显变化,很多人不再单纯追求“办公楼、轻松活”,而是觉得掌握一门硬技术、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成就的事。 逯佳佳的目标很明确,她想有一天能够亲手焊接核电站里最核心的设备,刚好她所在的公司今年成立了核能子公司,这意味着她努力几年后,就有机会参与国家级订单。 过去大多数人会觉得核电技术很遥远、很神秘,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往这个方向冲,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对新技术接受快、抗压能力高,也能在高强度项目里“扛得住”。 这种趋势推动中国最尖端制造的年龄结构快速年轻化,比如三澳核电站操纵员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9岁;国产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的核心设备研发团队里,30岁以下的技术骨干超过一半。 正是这些年轻工程师,让中国核电的总规模成为全球第一,这是一条条生产线、一个个工程进度累起来的。 再看大洋彼岸,美国面临的情况完全相反,美国制造业现在大概有将近50万个岗位缺人,很多企业老板头疼的是:招不到年轻人,更留不住懂工艺的老员工。 而美国毕业生更愿意去硅谷写代码,或者去华尔街做金融,结果工厂、造船厂、核电站这种需要长期积累技术的行业,年轻人越来越少。 数据很直观:美国核电领域超过55岁的从业者占17%,而30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员不到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再过几年,一批人要退休,但后面人补不上来,这不是开几门课就能解决的。 中国年轻人才的涌入,让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最典型的例子是造船业,排水量超4万吨、装备电磁弹射器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从开工到下水,只用14个月。 美国同类型军舰通常要建3—4年,为什么差这么多?因为中国船厂的人手充足、年轻人愿意干,技术协同快,工段之间衔接顺畅。 今年9月3日的阅兵上,大家看到歼-20S双座隐身战机、无人侦察机等先进装备的时候,有人觉得惊讶,但真正让美国担心的不是单个型号,而是背后那套持续、大量、可复制的工业体系。 美国的问题是在几十年的产业转型中,逐渐把重点放到金融和服务业,制造业占比重只剩下19%,技术有,但没有足够工程师、技工、产业链配套,就没法持续制造,美国造得出试验品,但造不出规模。 美国当然意识到问题,于是准备用十年时间,把船队从80艘提升到250艘,但这速度放在中国已经拥有5500艘船的现实面前,压力显而易见。 多家智库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可能达到425艘,而美国的目标是到2042年达到381艘,中间差了12年,还落后数量上限,差距不仅在当下,还体现在未来。 美国现在正在追赶,但想重建被忽视几十年的工业文化和人力结构,需要大量时间,中国这边,年轻人正不断把位置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梯队,这会影响很长远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