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这里的穷不是说西方国家没钱,而是那些握着高铁技术的企业早就穷得只剩技术了,急着要把技术换成真金白银活下去。 2004年中国刚启动高铁招标的时候,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这些企业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他们的高铁技术确实先进,可国内市场早就饱和了,欧洲的高铁线路该建的都建了,再没新的大项目,日本新干线也就那么几条线,国内根本没新需求,技术放在手里不能当饭吃,生产线要维护,工人要开工资,之前砸进去的研发成本还没回本,一个个都快扛不住了。 就说法国阿尔斯通,2003年因为收购的涡轮机出了问题,一下子赔了40亿美元,刚好赶上全球海运不景气,产品卖不出去,坏账一堆,到2004年债务堆到50亿欧元,自有资金连10亿欧元都不到,眼看就要破产,还是法国政府出手买了21%的股份才勉强续上命。 这种时候的阿尔斯通,哪还顾得上什么技术壁垒,只要能拿到订单,转让技术根本不算事儿,对他们来说,中国的招标就是救命的稻草。 德国西门子一开始还端着架子,觉得自己的ICE3平台技术最牛,中国非买不可,首轮招标报出3.5亿元一列原型车、3.9亿欧元技术转让费的高价,还在技术转让上设一堆障碍。结果中国直接让他们订回程机票,转头就和阿尔斯通签了协议。 消息一传出来,西门子股票立马狂泻,负责谈判的高管直接辞职,团队全被炒了鱿鱼,这下他们才慌了,终于看清自己根本耗不起。 第二次招标赶紧放低姿态,原型车降到2.5亿元一列,技术转让费砍到8000万欧元,还主动答应更深入的技术转让,之前的高傲全没了,说到底就是穷得装不下去了,再失去中国订单,企业就得喝西北风。 日本川崎重工也好不到哪去,新干线技术捂了几十年,可除了国内那几条线,海外根本没订单,技术闲得都快生锈了。 一开始他们只愿意给点表面的车辆制造技术,核心的牵引控制系统、转向架技术死活不肯松口,可看着西门子栽了跟头,阿尔斯通抢了生意,自己再不妥协,连边都摸不着。 要知道中国规划的高铁里程,比欧洲所有国家的高铁加起来都多,这可不是一笔小生意,是能让他们活好几年的大订单,最后只能乖乖让步,不仅转让核心技术,还得帮中国建生产线,教工人怎么造。 这些企业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这市场是独一份的,当时全球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高铁建设需求,美国后来搞加州高铁,折腾十六年就建了四百多米,预算飙到1500亿美元,最后成了全球笑柄,根本成不了气候。 中国不一样,一出手就是几十列、上百列的订单,而且后续还会持续建线路、买车辆、搞维护,这是长期饭票。 他们要是不转让技术,中国有的是备选,西门子不答应就找阿尔斯通,阿尔斯通犹豫就找川崎,几家企业互相抢,只能不断降低条件,把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 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放着不用只会越来越不值钱。高铁技术更新快,要是一直没订单,生产线停了,工人散了,再想重启成本更高,而且新的技术还得不断投入研发,没有现金流根本撑不住。 转让给中国不仅能拿到一笔技术转让费,还能通过后续卖零部件、提供维护服务赚持续的钱,比如西门子后来帮中国造CRH3动车组,还负责技术支持,这比让技术烂在手里强多了。 当时阿尔斯通把燃气轮机业务卖给西门子,把部分电力业务卖给其他公司,就是为了凑钱活下去,中国的订单和技术转让费,对他们来说就是续命钱。 说白了,不是西方愿意转让技术,是他们穷得没办法了,技术再先进不能当饭吃,企业要活下去就得找订单,而当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能力拿出这么多钱、建这么多高铁,这就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要是他们国内还有大市场,要是还有其他国家能给出这么大的订单,他们根本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交出来。 所以说来说去,最根本的还是穷,穷得缺订单,穷得缺现金流,穷得只能靠卖技术换活路,中国刚好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他们自然就顺水推舟把技术转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