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联合早报10月29日发表评论说:“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底

联合早报10月29日发表评论说:“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底线共识: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不再是短期变量,而是中国长期发展方程式中的一个恒定参数。这样的认知下,中国会更积极地做大国内经济,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坚定地推进科技自主可控。” 评几句:将美国外部压力视作“恒定参数”,这一共识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对中美博弈本质与周期的认知已完成战略性校准。这并非被动接纳,而是对美国通过“印太战略”构建围堵网络、以“芯片铁幕”实施技术封锁等长期动作的理性回应,彻底摒弃了“短期缓和”的幻想,为国家发展策略锚定了稳定的预判基准。基于此,中国的应对路径清晰呈现“内外并举”的特征:对内以科技自主可控破解瓶颈,在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加大研发攻坚,形成“你卡技术我控关键矿产”的博弈韧性;对外则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2024年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居全球前三,且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倾斜,通过“丝路海运”等平台构建绕开单一依赖的贸易网络。 这种认知转化更催生了发展逻辑的深层质变。外部压力非但未阻碍开放进程,反而倒逼中国在自主与合作间找到新平衡——宁德时代在欧洲布局三大生产基地并发布核心技术,中集集团海外员工超半数为外方人员,印证了“自主可控不是闭门造车”的智慧。同时,压力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限制,推动企业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出海”;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围堵中实现突破,2024年出口份额跃居全球第二。这种“压力—突破—升级”的循环,让中国经济在应对恒定变量的过程中,愈发夯实了内生增长动力与全球协作的主动权,更清晰地勾勒出“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