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韩懿亭

近日,在备受关注的“溢起守护”——养老康护人才薪火计划公益行动中,经中国社会报社、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与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联合组织的全国范围的严格评审,河南康养集团旗下许昌颐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再传喜讯。护理主任毛文娟,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卓越的服务水平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成功入选全国100名优秀养老服务从业者名单,其事迹分别在中国社会报、民政部官方网站宣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毛文娟同志个人能力的极高肯定,也是康养集团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的生动体现。
2024年,许昌颐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获评“河南省四星级养老机构”。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镌刻着护理部主任毛文娟与团队三年来的辛勤耕耘。
近二十年的医疗护理生涯中,毛文娟目睹了太多老人在看病与养老之间的两难处境,深知养老服务需求迫切。这份牵挂,让她毅然选择职业转型,远赴上海潜心学习认知症照护与医养结合技术三年。2021年,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她加入许昌颐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将“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承诺,化为每一天的温暖实践。
医养结合:让关怀无缝衔接
“医养结合护理与传统养老护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医疗资源的深度整合和服务的连续性。”基于深厚的医护背景,毛文娟大力推进单位的医养融合工作,链接本地多家医院,构建了“1+1+N”慢性病照护体系:一名老年科医生每周三天驻院坐诊,一名康复师上门定制训练方案,联动多方医疗资源,让老人在养老院就能享受从看诊、拿药到康复的全流程服务。
利用医院与养老院毗邻的地理优势,养老院建起“双楼联动”急救机制,老人无需出楼,可通过三楼连廊内部专用通道,直达医院寻医问诊,特别是遇到紧急救治情况时,能赢得宝贵时间。
毛文娟将中医智慧融入日常护理实践。在她的推广下,耳穴压豆、艾灸、三伏贴成了老人的“养生法宝”。“医院重在‘治已病’,而养老更要‘防未病’。”她解释道,“我们运用中医适宜技术调理慢性病、慢性炎症和失眠、健忘、耳聋、高血压、高血糖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认知症照护:用细节守护记忆
走进认知症照护专区,仿佛步入一个色彩明快的家园。墙上、地板上、门框上鲜艳的彩色装饰,不仅让视觉舒适,更是毛文娟巧思设计的导引系统——鲜明的亮色能帮助老人更容易找到房间方位。这些随处可见的色彩卡还暗藏玄机:“一旦老人突然分辨不清颜色,可能是血糖影响了视网膜,得及时提醒家属带老人去医院检查。”
在嗅觉认知训练方面,毛文娟的创新让人称道。她将传统的芳香疗法“本土化”,用蒸米饭、煮玉米、煮红薯的香气替代薰衣草、迷迭香等精油,“这些气味有家的味道,更能唤起老人的记忆,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专区不少房间里都摆着老人自带的物件,大到一架琴,小到一张老照片,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物品让机构有家的温暖。“养老不离亲、不离家,这是我从专区开设之初就一直坚持的原则。”毛文娟经常鼓励老人带着自己熟悉的物品入住,哪怕是一个旧抱枕、一个小床头柜,甚至一个抗战时期的水杯,都可以让老人一进房间就有回到家的亲切与温暖。
人才培养:倾心培育新生力量
从机构开业便入住的杨莲青(化名)老人握着毛文娟的手,赞不绝口:“我来了4年,看着小毛把护理团队带得越来越专业,每个老人的需求他们都能关注到,照顾我们比自家孩子还细致。”
“养老服务,功夫在技术之外。”毛文娟深信,“人文素养才是照护的灵魂。”她经常组织护理员进行场景模拟,让他们站在老人的角度感受需求,从而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
毛文娟深知人才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她牵头推进多项人才培育计划。在公司“青苗项目”中,她作为核心成员倾心传授经验,为各地养老项目输送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同时,她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许昌幼儿师范学校等4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康养实训基地。她也会定期到合作院校授课,把一线照护经验融入教学,“我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养老行业的价值,愿意投身进来。”
展望未来,毛文娟的目光从容而坚定:“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国家级认知症照护示范基地。通过打造更优质的平台,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来做养老,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她的愿景,正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养老事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