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

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教育部,月薪60大洋,那时候北京房租平均每月1大洋,一碗阳春面才几分钱! 鲁迅的文学生涯广为人知,但较少人了解他曾长期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 1912年,受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进入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开启了他长达十四年的公务员生涯。 初入教育部时,鲁迅的月薪是60银元,这在当时已属不错的收入。 你算算这笔账,月薪60大洋是什么概念?当时北京城里租个小院一个月才三五块大洋,普通工人累死累活干一个月也就挣个十块八块。鲁迅这个收入水平,放现在就是月入好几万的金领。他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不用看老板脸色写违心的文章,这份经济自由给了他说不的底气。 他在教育部干了十四年,从科长一路升到佥事,工资最高时能拿到每月300大洋。这么丰厚的收入,让他能在北京西城买下那座著名的四合院,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那地方。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更安稳了,写作时自然腰板挺得更直。 看看当时其他文人,好多都得靠卖文为生,写东西难免要迎合市场。鲁迅完全不用操心这个,他写《狂人日记》那会儿,工资照领不误,想写什么写什么,根本不在乎销量。这份从容,是多少文人求都求不来的。 当然不是说有钱人就一定骨头硬,关键是鲁迅把这钱用在了正地方。他资助过不少穷学生,支持过左翼刊物,该花钱的地方从不吝啬。经济独立带来精神独立,这才是最难得的。现在总说"文人要有风骨",可要是连房租都交不起,哪来的底气坚持原则? 鲁迅的例子告诉我们,物质基础确实会影响精神自由。这不代表穷人就不能有骨气,而是说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让知识分子不必为五斗米折腰。想想现在,多少有才华的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这才是最让人叹息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