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越来越紧张,普京开始担心,克里姆林宫翻天覆地的那天出现! 最核心的麻烦还是经济,现在欧美把俄罗斯的钱袋子掐得越来越紧,这比战场上的枪炮更让人头疼。 美国和欧盟最新一轮制裁太狠了,直接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这两家顶梁柱列入黑名单,这两家公司占了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一半,本来能源出口就是国家财政的命脉,现在等于直接被砍了半条腿。 欧盟还把俄原油价格上限降到 47.6 美元一桶,卖一桶亏一桶,同时彻底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欧洲,连给俄油轮提供保险维修的路都堵死了。更绝的是金融上的封杀,欧洲银行不能和俄能源企业交易,连加密货币这种规避制裁的法子都被堵死了,这是第一次在数字金融层面下死手。 钱少了,可花钱的地方一点没少。俄罗斯现在军费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 40%,每天打仗就得花 1.72 亿美元,每分钟差不多 28 万美元,这些钱以前全靠能源出口撑着。 现在石油出口收入三个月就跌了 40%,卢布对美元贬值超过 15%,国库自然就空了。 俄罗斯央行被逼得连续加息,基准利率最高到过 21%,后来降到 17%,但还是维持高压紧缩政策,因为通胀实在压不住,生活必需品价格一个劲涨,进口药品和电子设备都快断供了。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对局势的态度就变了。以前可能还谈点民族自豪感,现在天天操心面包多少钱、冬天取暖够不够、工资能不能按时发。虽然官方媒体很少报负面消息,但社交网络上全是抱怨,好多城市都能感觉到那种战争疲劳,大家根本不关心前线怎么样了,就想过安稳日子。这种情绪积累多了,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克里姆林宫不可能不担心。 为了稳住局面,普京只能往外亮硬家伙,最近搞了战略核力量演习,洲际导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全试射了一遍,还全程直播,普京自己坐镇指挥中心。 但这更像给内外看的姿态,谁都知道核武器不能真用,真打起来整个世界都完了,它只能吓唬人,解决不了经济没钱、民生缺东西的实际问题。 俄罗斯央行也想了办法,控制资本流动、冻结外汇储备,可卢布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人要,外国投资几乎全停了,中小企业因为进不来零部件纷纷停工,这些问题根本压不住。 更深层的问题是俄罗斯经济结构太单一,能源出口占财政收入快一半了,工业还是苏联时候的老底子,科技更是被掐死了。以前油价高、欧洲依赖俄气,国库有钱,普京才有底气行动。现在欧洲早找到替代能源了,美国页岩油和中东石油补上了缺口,俄罗斯只能把石油便宜卖给印度、中国,价格低还得花大价钱运,根本填不上欧美市场的窟窿。 而且高精度机床、芯片这些关键零件进不来,自己又造不出来,军工生产都慢了,前线补给跟不上,就算想继续撑着都没物质基础。 财政一紧张,连锁反应全来了。政府只能砍基建预算,推迟发养老金和福利,甚至开始动黄金储备补窟窿。军工企业因为缺零件,坦克、步战车造得越来越慢,前线自然推进不动。‘ 三年打下来,财政赤字已经到 10 万亿卢布,单季最高突破 4 万亿,靠国家福利基金和发债填坑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俄罗斯央行预测,2025 年 GDP 增速最多 2%,2026 年还得降,未来几年都得靠紧缩政策过日子,这种情况下,国内稳定很难维持。 内部管理上也透着紧张,普京最近重用了克拉斯诺夫当最高法院院长,这人处理叛国案特别狠,国家杜马还把叛国罪最低刑期提到 20 年,严重的能判终身,家属还得背债。 最近抓了不少给乌克兰递情报的人,还有叛逃到北约国家的军医突然病危成了植物人,这些事都是想震慑住潜在的反对者。可这只能压一时,解决不了根本矛盾,经济没起色、日子过不好,不满情绪总会冒出来,高压管控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现在西方的策略很明确,就是用经济制裁拖垮俄罗斯,不是要直接打垮,而是把它削弱到可控范围。 他们算准了战争拼的是钱,没钱就打不下去,等俄罗斯力量弱到威胁不了欧洲,还能牵制别人的时候,可能就会默许停战。对普京来说,到时候可能不得不认怂,哪怕用 “战略调整”“阶段性胜利” 当台阶,本质也是被迫妥协。要是经济真崩了,别说维持战争,国内都可能出大乱子,克里姆林宫怕的就是这天。 说到底,普京的担心全是现实逼出来的。战场上的僵局能靠士气撑一阵,经济崩了可是真的回天乏术。 没有钱就没军费,没有能源收入就没财政,没有财政就保不住民生,民生出问题,国内稳定就悬了。 现在的局势就像多米诺骨牌,经济这张牌倒了,后面全得跟着倒,克里姆林宫翻天覆地的风险,其实就藏在每一笔缩水的收入、每一次上涨的物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