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
农历五六月,山日颇长,麦枯蚕老,瓜果却好得过分。许多瓜果,枝上蔓上,绚烂到绿、红、黄,像那种唐伯虎追秋香式的甜,甜到死缠硬堵,甜得闭门不出。所以,挨挤磨蹭着,就腻到了八九月。八九月,栗老了,柿红了,杨桃晴绿的瓤子,又水又酸又甜,让人念想,也挺让人惆怅。不知怎么的。
篱墙边,菜园里,丝瓜一直吊着,吊了数月,不急不躁,一直坚持独立的在场主义。
风来,就斜斜地悬垂,轻巧一摆。若八风吹不动,那不是丝瓜,是瓜菩萨。丝瓜其实宜静,娴娴静静的样子,有乡里女子之美,得人心赏。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记忆。记忆往往不可靠,或是三十余年前,亦未可知。
丝瓜斜牵着,我在瓜下读《红楼梦》,王熙凤出场,亮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吊梢眉和丹凤眼,于凤姐凤辣子是绝配。丹凤眼邪魅狭长,三角眼老谋深算,吊梢眉斜飞入鬓,柳叶眉则春风入户,恰如凤姐绰号,手段又狠又辣,仙鬼合体,神魔难测。贾母评她,泼皮破落户,实在低看了凤辣子。凤辣子得亏不是桃花眼,梨花春带雨,楚楚迷离,不待曹雪芹将书写完,贾府的口水可能会提前把书淹死。
黄昏了,还是采一根丝瓜回家,消消红楼暮气。丝瓜卧在篾竹箕里,青碧碧的,大有静气,蓄了一些秋水的意思。
丝瓜和丝瓜花,通常比邻而居。古诗里,“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用瓜喻之,状如冬瓜的豪横霸蛮。那年初冬在六安,见过两只各数十斤的大冬瓜,十分惊奇,却被主人随便斜放在门两边,青脸侉腰的,威如一对瓜门神。再以瓜喻古诗,“鹅鸭比邻,牛羊日夕,父老头如雪”,是小清新的嫩香瓜。我乡习惯把南瓜称为香瓜,老南瓜切片蒸熟,风味甜糯,风韵犹存。
丝瓜花黄而明艳,像丝滑的鸡蛋羹,又似鹅黄的雀舌。一根青藤上,绿叶簇簇,丝瓜清朗,瓜花明黄,媚眼如丝,宛与春风同坐。有些丝瓜嫩得很,十七八岁的样子,瓜蒂上还挂着一朵小黄花,黄花渐老渐落,小丝瓜却是风情初开啊。
齐白石的丝瓜画得真好,瓜爬架上,枝叶扶疏,水灵,鲜嫩,饱满,欢实,看着不起饿意。有些丝瓜从棚架间垂下,淡淡雅雅,有些于叶间半藏半露,羞涩莫名。看过《瓜园蜻蜓》,应该是八角丝瓜,水墨绘就,淡淡色着于蒂上花,早有蜻蜓立篱架,篱落横斜,藤蔓缱绻。看过《瓜瓞绵绵》,各异的绿,钩染藤、叶和瓜,饱墨落于叶,悬如瀑,密匝匝,墨气氤氲,酣畅出神,瓜实则大小错落,曲直有别。真是瓜瓞绵绵,子孙延吉。
岭南黄幻吾,画有《丝瓜图》,瓜青,叶碧,花黄,关关小鸟,嘤嘤其上,一派生机。像是童年的寸金糖上蘸了几粒芝麻,被吮得晶亮。一墙风景,真是独得了瓜棚闲话,因闲话得了几分闲情。

黄幻吾画作
黄昏深了些,将竹箕里的丝瓜洗净,切成小片,放入沸水清煮一会,再将搅匀的鸡蛋浇在锅里,用汤匙舀一点试味,立时天高云淡,月朗风清。
丝瓜,谐音思挂,寓意常相思。丝瓜长长,福禄绵长。我亲戚的老家,兄弟二户,隔墙而治。要是能种些丝瓜,一架丝瓜两院香,多好。
下午四五点,公务忙完,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秋阳照在窗玻璃上,有些燥热。聊着聊着,突然一只喜鹊不请自来,落在窗台,对我呖呖,啾啾,也许是唧唧,呱呱,没捕捉得准确。欢喜的叫声里,我在写《丝瓜》,遂对它一笑。缘分那么奇妙,不可言说。喜鹊好,丝瓜好,我们心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