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江苏南京,一女孩去上游泳课,结果却被教练一把推入泳池,女孩挣扎着爬了上来,已经不敢再跳,还躺在地上表示拒绝,教练见状却粗鲁的抱起女孩,再次将其扔进泳池,导致女孩左耳软骨断裂!游泳馆:二人系在玩闹。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泳池边传来的哭声,几个家长围在一旁,本来还在闲聊,看见那一幕都愣住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被推下水,扑通一声后,整个人在水里手脚乱蹬。 她拼命抓住池壁爬上来,眼泪混着水流在脸上,头发一绺一绺地贴着皮肤,小脸涨得通红,气都还没喘匀,就哭着喊要妈妈,那哭声带着颤音,听得人心都发紧。 教练站在旁边,表情却一点没动容,叉着腰看了几秒钟,就露出不耐烦的神情。他伸手去拎女孩的泳衣后领,动作利索得像在抓小动物。 孩子吓得整个人往后缩,拼命挣扎。可男人力气大,一下就把她拎离地面,几乎没做停顿就朝泳池甩了出去。 那一刻,所有人都听见了那声“咚”——女孩的左耳撞在池边台阶上,水面泛起几朵细小的血花。 围观的家长忍不住惊叫,有人皱着眉大声质问他,可教练回头的语气反而更硬,“学游泳就得逼,不逼永远学不会。” 他说得理直气壮,好像这是一种科学方法,可当孩子被捞上来,捂着耳朵哭得浑身发抖时,他脸上的那股硬气也没了,送去医院后查出左耳软骨断裂,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三个月,还可能留疤。 这场所谓的“教学”,彻底成了笑话。泳池方一开始还轻描淡写,说是“玩闹”。可谁见过能玩到骨裂的玩闹?那一刻,“逼出来的成长”显得多么冷血。 游泳本该是教孩子掌握一项生存技能,让他们学会和水相处,而不是让他们对水生出一辈子的恐惧。 其实这事说到底,是一种可怕的教育误区,有人总觉得孩子不逼就不会,哭一哭、摔一摔就能长本事,好像温柔是浪费时间。 可在儿童教育里,恐惧不会变成勇敢,只会变成阴影,一个被吓大的孩子,也许会学会憋气漂浮,但心底那种害怕,是靠任何技巧都抹不掉的。 再看教练那句“逼一下就会”,其实更像是自己无能的遮羞布,没有耐心去引导,就用暴力去省事;没有理解孩子心理的能力,就用权威掩盖。 培训行业里这种现象不少——教练门槛低、机构监管松,出了事就推个“误会”或“玩笑”,仿佛一句轻飘飘的解释就能把血迹抹掉。 游泳馆的态度更让人寒心。出了事,第一反应不是自查、不是道歉,而是先切割责任。 “玩闹”“意外”“不小心”成了标准模板。可事实是,真正负责任的机构不会让这种事有机会发生——专业教练懂儿童心理、懂风险评估,哪怕孩子哭上十分钟,也不会选择把她扔下水去“练胆”。 家长的信任,本不该被当作试验。把孩子交出去,不只是交学费,更是交出安全感,可没人想到,这份信任也可能成为最无力的背叛。谁能想到,学一门游泳课,最后学到的是疼痛?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