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德国和欧洲必须‘实现技术主权,不能让美国和中国单独决定科技的未来。 这话听着提气,可稍微了解欧洲现状的人都清楚,这更像一场无奈的呐喊,背后是整个欧洲在科技赛道上的步步被动。 高端光刻机市场被荷兰 ASML 一家独撑,可关键零部件依赖美日供应,想扩大产能都受牵制;最让欧洲头疼的是 5G 建设,选美国设备怕成本太高、技术不兼容,选中国设备又受美国政治压力,两难之下不少国家的 5G 覆盖率至今没超过 60%。 欧洲不是没试过自救。2022 年就推出《欧洲数字战略》,2023 年砸出 430 亿欧元搞《芯片法案》,目标是 2030 年让欧洲半导体产能占全球 20%。 可快两年过去,芯片法案的资金到账率刚过 25%,规划中的 12 座晶圆厂只开工了 3 座。德国想拉着博世、英飞凌打造 “本土芯片集群”,把核心产能留在巴伐利亚州;法国却硬要把补贴向本土的绿色科技企业倾斜,还吐槽德国 “只顾着自己的工业利益”; 再看中美这边的动作,欧洲的焦虑只会越来越深。美国不仅砸 520 亿美元补贴本土芯片产业,还出台 “芯片出口管制清单”,逼着欧洲企业要么赴美建厂,要么放弃中国市场。欧洲夹在中间,既想保住中国这个大市场,又不敢违逆美国的施压,科技自主之路走得磕磕绊绊。 德国的精密制造技术全球顶尖,汽车工业基础扎实;荷兰 ASML 的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 “卡脖子设备”,没有它全球高端芯片产能得减半;法国在航空航天、核能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瑞典的通信设备技术也不容小觑。 这些优势本应凝聚成强大合力,却未能如愿。由于各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优势不仅未能协同增效,反而被分散消耗,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比如欧洲想搞自主 5G 标准,德国企业想沿用现有技术框架快速落地,法国企业却坚持要从零研发全新标准,争论了一年多还没达成共识,眼睁睁看着中美在 5G-Advanced 领域拉开差距。 中美则完全不同,美国把研发预算的 45% 投向前沿科技,中国更是集中力量攻关 “卡脖子” 技术,仅人工智能领域的年度投入就相当于欧洲的 3 倍。 默茨的喊话,更像是给欧洲各国敲了一记警钟。科技竞争从来不是 “慢慢来” 的游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下一代核心技术的窗口期也就五到八年。 但反过来想,如果欧洲能真正放下分歧,把各国的技术优势整合起来,聚焦一两个核心赛道重点突破,未必不能在中美之外开辟出一片天地。毕竟,全球科技格局越多元,越能避免一家独大的垄断,对所有国家都是好事。 欧洲的科技自主,从来不是 “能不能” 的问题,而是 “愿不愿意” 的问题。只要能把 “各自为战” 变成 “抱团突围”,把 “口号喊得响” 变成 “行动干得实”,发挥自身在高端制造、绿色科技上的独特优势,说不定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毕竟,真正的自主,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合作与突破拼出来的。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德国和欧洲必须‘实现技术主权,不能让美国和中国单独决定科技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