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最近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最近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10月28日,印度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的原油,这句话很短,却像往油桶里丢了一根火柴,全球能源市场立刻炸开了锅。   事情的导火索在10月23日,那天欧盟敲下第19轮对俄制裁,把俄油价格上限定在47.6美元一桶,把两家俄罗斯油企拉进黑名单,连加密货币结算这条灰色通道都堵死了。   买不买俄油,成了能不能付钱的问题,随即美国直接补刀:凡是交易沾上这两家公司,美元结算通道立刻锁死,纽约几家大银行很快给印度发警告——要么断流,要么一起被制裁。   银行哪敢拿自己开刀?风控部门一纸命令,整个贸易链立刻哑火。   信实工业第一个中招,财务部连夜叫停两艘俄油轮,国有炼厂也赶紧缩合同、发新标,银行拒绝开信用证,人民币账户被冻结,付款链路被掐得死死的。   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出事的倒霉蛋,短短几天,印度的俄油进口就像被人拔掉电源,一下子黑屏。   问题是,印度太需要俄油了,俄油便宜,每桶能省三到五美元,一年省下的钱刚够补贴国内的低油价。   信实工业的詹姆纳加尔炼厂专门为俄油调过生产线,换成中东轻质油,催化剂寿命直接减半,一次换剂就要烧掉1.2亿美元。   更糟的是,卢比今年贬了8%,同样一桶油要多付一成的钱,欧盟还放话,2026年起拒收含俄油的成品油,印度那六成出口欧洲的炼油厂听了都心慌,谁敢再碰?   美国玩的就是“软硬兼施”,硬的,是美元清算、保险、航运、关税全方位掐断;软的,是关税减免的甜头。   对印度来说,年出口美国商品800亿美元,要是关税能从50%降到15%,那可是实打实的利益。   于是印度找了个“面子里子都能过得去”的办法——宣布停贸易商,但不说彻底停购,表面是顺着美国的要求,实际上是留后路,好给自己一点喘息空间。   没几天,印度石油部长悄悄飞到莫斯科,拿出一套“地下方案”:卢比换卢布,用本币结算;把大单拆小单,换提单装船;甚至让油轮先绕到哈萨克斯坦转一圈再改名提货,每吨多花1.8美元也认了。   可银行不买账,结算系统一旦封死,这些手段全成了花架子。   过去还能靠人民币或加密货币结算钻缝,现在连缝都没了,有人说得直白:现在不是谁能买到俄油的问题,是谁敢去付钱的问题,这话扎心,但真。   俄罗斯当然不甘心,它赶紧加折扣、提政府间协议,还在尼日利亚建储油库,改卖东南亚,航线缩短,运费降了18%,算是扳回一点。   可印度这位大客户一撤,俄罗斯出口还是少了将近四成,中东国家趁机抬价,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的油全涨价,每桶贵了1美元多。   信实和国企炼厂被迫转向中东、美国、西非、圭亚那等地的现货,成本蹭蹭往上飙,国内油价一涨五卢比,通胀立刻抬头,政府的补贴预算眼看要爆。   更麻烦的还在后头。   欧盟明年要上线同位素指纹技术,油的产地一验便知,换港口、改提单都没用。   印度必须在14个月内找到新出路:要么砸钱改炼厂,要么让俄罗斯承担汇率风险,要么找第三方公司当“背锅侠”,三条路,条条烧钱。   所以,当印度在10月28日宣布“暂停通过贸易商购买俄油”时,这不是权衡,而是投降,美国的目标精准实现——削掉俄罗斯的现金流,让印度回头买中东和美国的油,同时把美元的结算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更狠的是,这一招不用派军队,不用发子弹,靠一封银行邮件就让印度的石油链瘫痪。   有人调侃,美国这次打赢的不是制裁战,而是结算战,印度这边表面上说是战略自主,结果被美元规则逼到墙角。   俄罗斯没输在油价,而是输在支付;印度没输在政策,而是输在体系,最后看似只是“停通过贸易商”,其实是美元把“能不能买油”变成了“能不能付钱”的完美示范。   说白了,这场能源风暴里,油轮还在海上漂,账本在夜里算,但美国的算盘——早就打响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