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

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可六年过去了,港口还是一片空地,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干脆拿出220亿先令,又来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个项目!这是何必呢?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坦桑尼亚,远离大都市的巴加莫约港,久违的炸礁声重新响起。那个曾被政府一纸决策搁置的工地,在六年的沉寂后终于重启。   离这片施工区域不远,老旧的中国援建墓地里,墓碑上依旧刻着“异国青山埋忠骨”。   那是五十年前,数百名中国工人用青春和生命铺设的坦赞铁路的遗迹,而今,工地的机器轰鸣声和那座公墓的宁静成了历史交织的见证。   2019年坦桑尼亚政府突然决定撕毁与中国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合约,当时的新总统马古富力在竞选时表示,给中国99年经营权简直像是“卖国”。   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了西方媒体争相报道的“非洲国家摆脱依赖”的象征。   随即,英国和日本的援助团队开始蠢蠢欲动,承诺无附加条件的贷款和“环保”政策,迅速填补了空缺。看似“政治转向”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麻烦。   英国团队一到达,就开始以“环保”为由进行一系列环评,几乎没有停歇的听证会、不断增加的成本、反复检测的海滩,最后项目的预算从60亿飙升至8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日本方面在进行桩基检测时,发现钢筋脆弱到折断的程度,整个工程不得不重新规划。   投资者开始陆续撤离,西方的资本逐渐消失,只剩下空荡的工地和堆积如山的PPT,与此同时,坦桑尼亚的经济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5000多名工人失业,400多家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GDP增速从7%跌至4%,而年轻人失业率则突破了13%。   这场政治转向,让坦桑尼亚无比尴尬,原本预期通过西方贷款推动的项目不仅未能实现,反而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更让人失望的是,隔壁的肯尼亚趁机抢走了大量货源,蒙巴萨港凭借更短的运输时间,快速超越了坦桑尼亚港口的吞吐量。   这不只是经济损失,更是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崩塌——关税损失高达3.4亿美元,外汇储备甚至只能维持45天的进口需求。   不过,历史总是喜欢给人第二次机会。2021年,坦桑尼亚的新总统哈桑上台后,立即开启了与中国的谈判,主动提出缩短港口运营期限至33年,并提高中国的持股比例至35%。   中国方面迅速响应,决定协助升级达累斯萨拉姆港和姆特瓦拉港,并推出三港联动计划,这个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坦桑尼亚先行支付了220亿先令,邀请中国企业重返巴加莫约港。   最终,港口的建设工作重新启动,工地再次传来机械的轰鸣,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这个被遗弃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复苏。   巴加莫约港的重启,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复活,更是一个关于发展与选择的深刻宣言,坦桑尼亚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卖国”指责,到如今的共商共建,无数次的波折与调整最终归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非洲国家不再为外部世界所左右,而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对非洲而言,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依赖谁,而在于自己掌握主动权。   这一点,坦桑尼亚的历史故事恰好能给我们一个有力的提醒。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往往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   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合作虽经波折,但从根本上看,给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就业和发展机会。   而西方国家以环保、人权为名提出的附加条件,往往会变成政治博弈的工具,最终却把发展中国家推向了更深的困境。   坦桑尼亚的“六年沉浮”不是个例,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和肯尼亚的蒙巴萨港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最终选择了与中国合作,才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从坦桑尼亚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实的难题: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和就业增长,必须依赖稳定且高效的基础设施投入。   而这种投入,通常只能来自于愿意真正合作的伙伴,而不是那些试图通过附加条件将发展问题转化为政治议题的“援助者”。   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仅仅是一个外交术语,它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和合作方式,是非洲国家通向自主发展的桥梁。   今天,巴加莫约港的复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建设项目,它象征着一种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   正如当年坦赞铁路所证明的那样,真正的合作,从来不是建立在“依赖”与“排斥”之上,而是基于务实的合作和共同的努力。   而当坦桑尼亚的年轻人终于看到那些高耸的吊车时,他们会明白,真正的“独立”,从来不是排斥某个国家,而是掌握了自己发展的主动权。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