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荷兰首相斯霍夫遭到民众抗议,荷兰民众用行动表达对斯霍夫的不满。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这几个字,最近真成了荷兰街头最响的声音,而喊这话的人,不是少数激进分子,反而是被现实逼得没脾气的老百姓。 一个看似稳定、理性的国家,怎么突然情绪爆发?答案藏在首相斯霍夫的一连串“骚操作”里——他动了老百姓的饭碗,还把荷兰的脸丢到了国际上。 一切从安世半导体开始,9月30日,斯霍夫政府突然搬出1952年的一部老法律,说什么“国家安全受威胁”,一纸命令接管了这家本来经营得好好的企业。 安世是中资背景,但合法收购、合规运营,去年还给荷兰贡献了上亿欧元的税。 结果首相一句话,公司资产被冻结,中方高管被赶走,还塞进一个外国董事来“监督”。 听上去冠冕堂皇,其实就是在美国授意下搞的政治秀。 问题是,斯霍夫显然没搞清楚安世的底细。 这家公司的七成产能在中国,荷兰能掌握的只是壳子,你把壳子抢了,人家只要掐断供货,整条供应链立刻瘫痪。 果然,四天后中国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工厂向欧洲出口,短短几天,德国大众、宝马的生产线接连停摆,汽车厂损失每天上千万欧元。 行业协会急得跳脚,说再断三个月,欧洲车企损失能飙到两百亿。 这波连锁反应比病毒传播还快,汽车业出问题,上游供应商、物流公司、小工厂全遭殃,欧洲盟友怨声载道,欧盟峰会上,德国代表当场拍桌子骂他“拿整个欧洲的产业链赌气”。 法国干脆翻脸不理,荷兰一夜之间,从“欧洲模范”变成了“自爆典型”,斯霍夫还嘴硬,说是为了“欧洲安全”。 可他那点政治姿态,换来的只有民众的怒气和企业的血亏。 打击很快传回国内,安世荷兰分部先是宣布“上四休三”,后来干脆降薪裁员,那些靠芯片吃饭的工人、小商贩、运输司机,眼看着活没了、收入少了,心里的火气哪压得住? 一时间,工人罢工、店铺歇业,街头抗议的标语越写越直白:“抢企业就是抢饭碗!”、“别再替美国出风头!”民众早就看透,斯霍夫所谓的“强硬”,全是拿自家产业给别人做嫁衣。 其实荷兰的问题不止这一个。 移民政策乱得一塌糊涂,政府联盟因为分歧解体,街头暴力冲突层出不穷,海牙的防暴警察已经连续加班,催泪瓦斯都快用光了。 巴以冲突时,荷兰政府对以色列态度软趴趴,连自家志愿者被扣都不敢硬气一句,25万民众穿红衣上街抗议,结果首相只会回避,国内民生焦头烂额,国际上又当软骨头,百姓哪还会信任他? 更讽刺的是,这场“接管风波”,原本是斯霍夫想拿来讨好美国的政治秀,美国媒体夸他“坚定盟友”,可夸奖不能当饭吃。 荷兰的企业被毁,盟友埋怨、投资者跑路,闻泰科技马上启动仲裁,要荷兰赔120亿欧元;安世中国工厂宣布独立运作;大众、宝马转向其他中国供应商。 荷兰连个“备胎”都没捞着,只剩一个被掏空的安世壳子。 与此同时,荷兰社会彻底炸了。 工人上街、学生罢课、商贩堵路,从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全在喊同一句话:“斯霍夫,滚蛋!”这不是口头情绪,是实打实的民意投票。 人们不再相信那些高调的外交辞令,他们要的是能保饭碗、稳收入的政府,而不是一个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执行官”。 斯霍夫的支持率一路狂跌,只剩十几个百分点,连自家政党都在切割他,街头的抗议越闹越大,警察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偷偷叹气——因为他们的家人也在失业名单里。 荷兰媒体都讽刺说,他赢得了华盛顿的掌声,丢掉了阿姆斯特丹的选票。 这场风波把荷兰的虚伪强硬撕了个干净,原以为能讨好盟友、赢政治资本,结果赔光产业、砸了信誉、惹怒民心,安世事件只是导火索,真正爆炸的是积压已久的失望与愤怒。 而老百姓不求口号,不信空谈,只想要一个能保工作、守规则、有骨气的政府。 街头那句“斯霍夫,滚蛋”,听起来粗,却最真,它不是政治口号,而是普通人用最后的方式告诉首相:别再拿国家做交易,别再让别人替你鼓掌。 这会儿估计荷兰人才明白,一个首相若连民众的饭碗都守不住,那就不配坐在那个位子上。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