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信阳"十四五"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袁湾水库下闸蓄水完美收官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姜烽烜

“10月30日上午,信阳市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信阳市‘十四五’水利建设实现完美收官。”10月30日,信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沈伟,在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宣布了这一喜讯。在发布会上,沈伟还介绍,"十四五"以来,信阳市水利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91亿元,是"十三五"的1.8倍,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重大工程引领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水利大市,信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21.9%,水库数量占全省的43.9%。沈伟介绍,"十四五"期间,信阳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袁湾水库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十四五"开局首个启动的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今日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从建设阶段进入发挥效益阶段。此外,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投入运营,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全面通水,出山店水库灌区工程淮北干渠2号隧洞全线贯通,东方河水库等重点工程按照节点加快实施。

截至2024年底,信阳市初步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现有各类水库1115座,大中型拦河枢纽21座,大中型灌区47处,兴建圩区46处、堤防958公里、排涝闸站347座。

安全底线筑牢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沈伟表示,信阳市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全市水库总库容51.3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141万人。"十四五"期间完成平桥闸、铁佛寺等11座大中型水闸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中小河流24条、山洪沟39条。

面对严峻的水旱灾害挑战,信阳市科学处置了2022年淮河干流超常规春汛,有效应对了台风"杜苏芮"等37次强降雨过程和4轮旱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生态环境改善河湖面貌焕发新活力

沈伟说,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信阳市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持续稳定在94.8%以上,浉河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的河流。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078个。

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建成淮河流域、省、市、县4级幸福河湖96条,小潢河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90.6%,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3个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和1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村。

节水成效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信阳市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强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预计"十四五"末信阳水网覆盖率达84%,耕地灌溉面积达631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0%。

在经济总量稳中有进、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2024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4.2%和6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33提高到0.548,10个县区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

改革创新驱动治理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4027名河湖长为守护河湖履职尽责。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创行政审批辅导员制度,办理行政审批件好评率100%。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构建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落实水利建设投资位居全省前列。

袁湾水库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和移民安置实现数字化。水权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河南省在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取水权交易的"第一单",1095座小型水库全部实现了专业化管理。

沈伟表示,下一步,信阳市水利局将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该市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