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信阳"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姜烽烜

10月30日,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信阳市百花之声举行。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正友在发布会上作生态环境领域新闻发布。记者获悉,"十四五"以来,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位居全省首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胡正友介绍,信阳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树牢"0.01微克必争,每小时必抢"的管控理念,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抬头见蓝"已成常态。截至10月29日,PM2.5累计浓度为30.94微克/立方米,PM10累计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58天,均位居全省首位。

碧水保卫战成果丰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水环境质量2022-2024年连续三年实现"保Ⅲ争Ⅱ",Ⅱ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65%以上。信阳南湾水库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光山泼河水库、罗山石山口水库、息县龙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碧波荡漾"随处可见。

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原信阳化工总厂农药厂污染地块治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推广为全国优秀案例。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398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美丽乡村如明珠般散落在大别长淮。

生态安全防线筑牢得力示范效应显著

信阳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市生态保护红线2559km2,境内现有高等植物2726种、动物2031种,"东方宝石"朱鹮、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诸多珍稀物种在这里栖息安家。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新县、商城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新县、光山县),2024年生态环境指数达到63.7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8个点、9.03个点,生态示范效应显著。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创新举措全省领先

信阳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全省唯一)和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个人碳账户,目前已建立7.3万户,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建设,创新性开展碳汇资源开发工作,截至目前,商城县、光山县通过调查符合林业碳汇开发的林地约7.77万亩,通过参与国家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绿色金融体系,形成"生态资源-资产-资本"转型链条,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责任落实到位

信阳市修订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出台了《信阳市"三级书记"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导则》,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推进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基层环境治理培训力度,完善覆盖全市的环境治理网格。

胡正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将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交出在全国、全省可借鉴、可复制的"信阳答卷",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