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姜烽烜

10月30日,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信阳市百花之声举行。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金虎在发布会上作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领域的新闻发布。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信阳市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两个更好"为统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要素保障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践行为民服务初心,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多项工作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坚守耕地红线粮食安全根基稳固
张金虎介绍,信阳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截至2024年底,全市实有耕地1197.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42.2万亩,始终稳定在省定目标任务之上,耕地面积较2020年净增加15.33万亩。在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为打造"中原粮仓"贡献了信阳力量。
优化空间格局区域发展蓝图清晰
信阳市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编制《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着力打造"一主一副、两廊四轴"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10个开发区形成规划成果。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完成10个县(区)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208个乡镇(办事处)国土空间规划、1537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发展大局有力
信阳市提前谋划项目用地报批,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土地供应、规划方案"同步并联办理,高效保障了淮河航运、信随高速、四水同治、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等一大批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用地。"十四五"以来,全市共获批建设用地14.2万亩,土地审批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效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2021—2024年全市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3万亩,盘活闲置土地1.7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强化矿产资源供给保障,全市已探明矿产49种,现有正常生产矿山12家,已建成绿色矿山7家,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资源支撑。
推进生态修复生态安全屏障牢固
信阳市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扎实开展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共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906亩,"十四五"规划修复任务完成率达137%。今年新申报"桐柏—大别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全省率先获得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批准,可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168.25亩。
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新建地质灾害监测点43处,排查风险隐患点303处,已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93处,累计避险转移1169户3368人,未因地灾造成人员伤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坚实保障。
深化改革创新民生服务成效彰显
信阳市持续推进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发布了全国首批、全省首例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颁发了全省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产权证书。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颁证累计登薄75.86万宗,登薄率99.28%。
不动产登记持续"提速增效",在全省率先升级"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持续推出"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创新举措,在市区内打造"15分钟不动产登记服务圈"。全力办好不动产"登记难"民生实事,问题楼盘、保交楼项目纳入台账房屋10.56万套,已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10.52万套,首登率99.64%,保交楼、保交房首登率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信阳市营商环境"登记财产"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被自然资源部表彰为"全国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成效显著单位"。
张金虎表示,展望"十五五",信阳市自然资源系统将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为推动信阳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