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生做二番,总是被迫扛剧。比如丁禹兮,比如李昀锐,实际上是块砖,成绩好就要说开除二番,功劳全归一番;成绩差就开贴指责不扛剧,锅全甩到他们身上。一番女主拿着最大的话语权和资源保障,却能在口碑滑坡时隐身,二番男主顶着流量头衔,成了随时可牺牲的“缓冲垫”。剧播前被当作拉新噱头,剧播后成了成绩的“背锅侠”,实际上观众看的是作品质量与演技,流量不应该成为饭圈口诛笔伐的“原罪”。
一部剧的成败,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独角戏,剧本打磨、团队制作、演员集体演绎缺一不可。可内娱这套“二番扛锅、一番摘果”的逻辑,本质是资本对流量价值的畸形榨取——既想用流量的热度撬动市场,又不愿让其分享应得的认可,只在需要担责时将其推到台前。长此以往,只会让流量演员陷入“不敢接二番、接了必挨骂”的困境,也让创作本身被流量博弈绑架,最终损害的还是愿意静下心来追剧的观众。